一、新玉米开始上市 价格明显回落

  近期国内储备玉米投放量有所下降,市场余粮存量偏低等利多因素继续支撑现货价格底部,但新粮开始陆续上市,持粮主体售粮情绪良好,玉米市场供应相对充足,用粮企业收购心态较为谨慎,价格继续震荡下行。截止上周五全国玉米现货均价为2296.73元/吨,周度环比跌幅为1.14%。其中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报 2250-2350元/吨,较前期下跌40-60元/吨;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格集中在2190-2240元/吨,部分企业下调10-20元/吨左右,多数稳定。

  二、新玉米集中收获期临近 部分区域新陈玉米同步供应市场

  近期东北地区大部水热条件良好,利于秋收作物乳熟成熟。辽宁、内蒙古夏玉米已开始进入成熟期,吉林春玉米仍处于乳熟-蜡熟阶段。由于东北春玉米生长期间,大部地区热、水条件较好,大部分发育期正常或偏早。黑龙江、辽宁部分区域已经有新玉米收割上市,部分深加工企业多已公布收购价格,开秤价格同比呈高开态势。9月初以来华北地区春玉米开始上市供应,中旬夏玉米已进入乳熟期,其中,河南、山东等地已少量夏玉米成熟。当前春玉米仍处于上市阶段,夏玉米也开始少量上市,新陈玉米已经基本顺利衔接。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新粮收割范围将进一步扩大,10月中旬至11月,新粮将开始集中上市。若没有明显的灾害性天气,新玉米产量或预期增加。

  三、进口玉米销售有所减少 成交量有所上升

  据统计,中储粮网9月1日至19日共进行5次进口玉米销售活动,计划销售总量月度环比减少254921吨,减幅约21.58%。单次计划销售量稳定在19万吨左右,前两次逐次增加,后期有所减少,9月12日计划销售量约190040吨,较前一次减少3906吨,周环比减少2561吨。9月15日计划销售量约159455吨,较前一次减少30585吨,周环比减少36913吨。尽管中储粮计划拍卖进口玉米数量月度环比减少,但实际成交量却明显上升。据悉,9月1日至15日,中储粮进口玉米实际成交量为226402吨,月环比增加14504吨,增幅约为6.84%,实际平均成交率为24.44%,上月同期实际平均成交率为17.94%。

  四、谷物替代优势减弱 进口或维持低位

  价差原因使小麦缺乏替代优势,饲料中小麦添加比例下降,饲料企业减少小麦采购量。近来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少且成交价高,也不具备替代玉米优势。据海关数据统计,2025年8月我国进口玉米4万吨,环比减少2万吨,减幅33.3%,同比减少39万吨,减幅90.5%;2025年1-8月,我国进口玉米88万吨,同比减少1168万吨,减幅92.9%;10月份新季玉米开始大量上市,后期玉米进口或维持低位。

  四、下游消费短时缺乏上驱动力

  生猪养殖方面,养殖业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但前期产能、库存双重压力传导下,肥猪价格已经回落到13.3元/公斤,7kg断奶仔猪价格低于300元/头,部分中高成本养殖主体已进入亏损区间。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16日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明确要求头部企业带头控制产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降低出栏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等。猪价现实与预期双弱,叠加政策驱动,生猪养殖行业去产能有望启动。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已经降至低位水平,新玉米批量上市前,玉米饲用需求仍可观。深加工企业仍有一定数量的库存,企业以消化库存为主,采购需求相对偏淡‍。预计短期玉米消费对玉米的支撑相对有限。

  总的来看,新粮集中上市期不断临近,叠加替代谷物持续供应以及政策粮源稳定投放,新季玉米产量预期乐观,而下游刚性消费缺乏明显向上驱动。预判9月下半月新季玉米上市时间临近新作压力凸显,玉米交易价格总体继续偏弱走势为主的几率更高,9月份月度均价环比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