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玉米还是老样子,量多就压价,量少就涨价,所以这样的涨价很明显也涨不到哪儿去。

  因为本身企业也并不一定是真心涨价,现在玉米就像是做游戏,有不少假动作,也有不少跟着起哄架秧子的,但这都是烟雾弹,因为真正的需求和心态并没有改变,所以也就注定山东的涨价必然也是昙花一现。

  而且现在玉米第一波压力马上就要来了。

  第一波压力是什么呢?

  就是华北春玉米的上市。

  为什么说华北春玉米上市这么重要?

  其实重要的不是量级,真正春玉量级没多少,但影响的却是市场情绪。

  现在玉米市场的博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空头多头都表现得异常活跃,这里面当然有真也有假,但是混在一起,就让人看不清。

  而这些情绪最终是要找到一个落脚点的,而这个落脚点就是春玉米的上市。

  所以春玉米的上市可以看作是新玉米大面积上市前的一次采排,又或者是预演,总之就是让市场的博弈情绪先释放一波,看看到底几斤几两,之后到秋玉米集中上市时再做调整。

  进入9月份,春玉米上市也就正式拉开大幕了,安徽、河南等地将率先开场。

  看似要惊心动魄,但是其结局并不难猜,大概率是要悲情收场的。

  为什么呢?

  第一,春玉米存不住,流量远大于存量。

  春玉米水分大,且烘干成本也不低,所以囤粮建库的很少,大多是走流量,这么一来也就意味着直接进入市场,那么玉米的供应就又要增加。

  虽然陈玉米余粮逐渐见底,但是储备库的拍卖,以及进口玉米的拍卖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这时再加上春玉米,那么玉米市场的供应可以说就稳如老狗了。

  当然这个供应是相对于需求来说的,或者确切地说,是相对于需求方的心态来说的。

  之前我们分析,深加工全面亏损,回头一看,淀粉库存还一大堆,这个时候是不太可能提价去收玉米的,不仅不会提价,甚至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杀价新粮了。

  而春玉米上市正好就提供了这个机会,所以杀价情绪明显要更高。

  第二,情绪可能要二次杀跌。

  现在玉米市场的看跌情绪本来就不小,但情绪总归还需要现实来印证,而如果春玉米如上所说进一步拖累玉米行情的话,那么玉米市场的看跌情绪必然还要加重,甚至不排除存在二次杀跌的可能。

  这时候,玉米重心可能就要再往下落一落了。

  但是物到极处往往有转机,玉米看跌情绪加重对秋玉米来说未必全是坏事。

  因为看跌往往也意味着抄底,今年的玉米有3个支撑:

  一是抄底情绪。

  市场看跌玉米并不是为了看跌而看跌,其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抄底。

  尤其是去年玉米成了站在风口上的猪,然后转年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了,所以今年仍有不少盼着重演去年的飞猪呢。

  二是低库存。

  今年几乎各环节的库存都不高,贸易库存不高,企业库存不高,港口库存也不高,玉米作为我国最大的作物之首,九十月份上市的秋玉米可以是供应一年使用的,所以这些库存不可能一直维持着低位,必然要备库的。

  而低库存也就意味着吸纳粮源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对玉米集中上市的卖压来说,就能起到部分缓冲的作用,玉米也就不至于一落千丈。

  三是惜售卖粮情绪。

  虽然说今年玉米种植成本降低,但是别忘了,物价在上涨,农民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加,得把通胀算进去。

  所以种植成本只是市场一厢情愿的压价目标,毕竟比成本还低就更没人愿卖粮了。但是对于基层农户来说,这两年政策端力挺粮价,只要玉米质量不出现大问题,能存得住,那么惜售的情绪也就不会低。

  所以玉米这第一波压力大概率要顶不住,但顶不住是好事,这样会让后面购销的积极性提升。而如果前面就挣扎不断,那么到玉米大面积上市时肯定博弈还要更激烈,对玉米的行情反而未必有利。

  还有一个重要变量没有说,那就是在新玉米大量上市前天气的变化,一方面是关注天气对新玉米产情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要关注天气对新玉米上市时间的影响,一旦新玉米上市延迟,那么玉米肯定又要可劲儿折腾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