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商务部公告2025年第40号,公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中国国内油菜籽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自2025年8月14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时,应依据初裁决定所确定的75.8%的保证金比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同时,商务部12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5年8月12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豌豆淀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受此消息影响国内油脂以及豆粕、菜粕期货日内均呈现出较为可观的涨幅,其中豆粕和菜粕日内涨幅均超过2%。可以说,这些品种的上涨趋势十分明显,毕竟作为直接被替代的品类,进口减量的预期将直接促进其库存消化,成为最为直接的利好因素。以菜粕为例截至8月1日,港口菜粕库存量达61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9.13万吨。那么菜籽进口大幅削减预期势必会加速其库存去化的进度,进而在价格走势上形成阶段性甚至中长期的利好效应,进而成为最为直接的受益品类。

相比于上述直接受益的品种,此次裁定对于包括玉米以及小麦的大宗农产品同样形成了潜在的利好。

玉米市场近期持续低迷,下游消费,尤其是深加工产业,在下半年的开机率因长期亏损而受到严重压制,一度降至近年来低位水平(如下图)。而此次裁定之后,其对于蛋白的利好效应也将延伸到玉米深加工产业包括DDGS、胚芽粕等主要玉米深加工蛋白类副产品均会产生一定的利好效应,进而给企业的加工获利增加筹码。这将有助于提升产业开机率,进而为玉米消费带来一定的增量份额。而对于加拿大豌豆淀粉的调查启动对于玉米淀粉本身同样也是一个潜在的利好因素。

国内玉米市场进入8月份以来期现两市可谓是走出一波联动式下跌的行情。加菜籽反倾销裁定公告之后,相比于仍旧低迷运行的现货市场,今日盘面玉米率先走出了一波反弹的行情——远近月合约均获取了20个点左右的涨幅也是排除了近月合约(2509)单独逼仓的可能性。这更多体现在反倾销措施落地后,对远期油脂、蛋白价格上涨的预期,从而拉动玉米消费的潜在增长预期,形成正反馈效应。

此外在仔细研读了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定的文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政策端对于保护国内包括农粮领域的合理利益是非常重视的(如下图)。

自2024年开始国内玉米可以说是经历了持续深度回调,特别是在上年新粮上市后价格快速下行,种植主体在上一生产周期面临显著收益压力的背景下,中国已系统性加强了对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等替代类谷物进口的政策调控,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涵盖保税加工贸易等关键环节的精准施策,既通过供需关系调节稳定市场预期,更凸显了国家对大宗粮食生产者利益的战略守护,为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筑牢政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