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下旬到5月初,河南和安徽小麦干旱炒作引发了玉米的一波上涨,后续随着天气有所好转,资金炒作告一段落。多头资金撤离后,市场又开始交易进口储备玉米拍卖、稻谷拍卖以及DDGS进口事件等等。
其实整体看来,短短一段时间内年度基本面供需数据变化不大,市场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资金主导的交易题材左右了价格的变化。从供需角度看,即使算上拍卖、小麦替代数据以及进口数据,未来三季度玉米供需还是偏紧。
目前玉米期货升水已经跌完,没有额外因素刺激的话,期货也在等待现货端的指引。现阶段玉米市场价格受小麦上市、中美谈和影响,还需要震荡调整,三季度供需缺口决定了中长期玉米价格还是偏强。
湖北批量小麦上市,华北干旱高温持续
5月中旬以来小麦自南向北进入收割期,到目前为止湖北小麦已经大量上市,从产量和粮质看,整体和去年相差不大。虽然一些山地和岗地因为干旱减产,但大部分平原地区产量平稳,部分粮质不好的小麦已经流入当地和周边饲料厂。
安徽中西部和河南南部这部分地区的小麦受干旱影响较大,干旱造成枯黄、植株矮小等,上市比去年早10天,去年坡地岗地小麦亩产600-800斤,水浇地1000-1200斤,今年坡地浇不到水单产降到200-500斤,水浇地800-1000斤。沿途走访的大部分卖粮的农户和收粮点,还是普遍反馈减产明显。虽然前段时间下了两场雨,但是下雨量还是不足,没能浇透土地,当地普遍减产20-30%。距离全国麦收结束还有20多天,后续多关注天气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港口库存持续消耗,三季度缺口显现
截止到5月22日,北方八港库存503万吨,港口期货交割粮大概141万吨(内部测算),流动性库存503万吨-141万吨=362万吨,平均到每个港口库存45万吨,每天的集港不到2万吨,单日下港量13万吨,按照这个速度,北方8港库存1个月就可以消耗的差不多。然而距离新粮上市还需要3个月,更重要的是企业和渠道库存都是低位,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玉米价格的上涨。
南港方面,整体库存已经低于往年均值,尤其在外贸玉米库存基本为0的情况下,三季度的消耗主要依赖于内贸玉米。
随着小麦的批量上市,不少下游饲料企业开始了小麦替代,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而且收割期至5月末,华中华北雨水少,天气晴朗,温度适宜。从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和气温看,芽麦的概率很低,饲料麦体量有限,即使不看粮质,好小麦价格也限制流入体量。预计短期小麦替代量有限,在进口替代品到货有限,高粱、大麦性价比优势缺失的大背景下,三季度玉米仍有缺口。
综合分析看,短期玉米在拍卖传闻、小麦上市以及中美和谈等影响下弱势震荡,即使进口储备玉米和稻谷拍卖开始,质量和价格都没有优势,大概率要定向给酒精厂,三季度靠拍卖粮供给不太现实,在港口集港低位,库存逐步消耗的状态下,新粮上市前的缺口还是需要国内玉米的填补,玉米价格易涨难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