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以来,在政策增储、进口调整等利好因素驱动下,玉米现货价格呈现稳中上行趋势,全国现货均价2193.7元/吨,与上月同期相比上涨4.85%,而期货价格从月初的2309元/吨回落至月末的2279元/吨,呈现弱势震荡走势。
基层余粮见底 市场供应趋紧
目前,全国大部分产区余粮见底,售粮高峰已过,玉米市场整体呈现压力逐步减轻的态势,市场多数粮源基本转移至贸易商及加工企业。由于当前正处于备耕春耕阶段,农户关注重心逐步转移至机械检修、整地和耕种,余粮售卖进度或进一步放缓,叠加中储粮持续增储收购的政策性利好消息支撑,持粮主体对后市看涨情绪持续升温,出货意愿不强,促使市场供应趋紧。但因当前华北玉米价格比东北地区高200元/吨左右,东北玉米发运到华北地区顺价,部分贸易商存在落袋为安的意愿,市场流通性较好。
海关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玉米及玉米粉进口量为8万吨,同比减少97%;1月至2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8万吨,同比减少97.1%。随着玉米及小麦、大麦等替代品进口量的下降,国内供应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玉米进口成本上升带动国内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库存状态良好 市场需求趋稳
工业需求方面,随着供应趋紧,深加工企业为维持刚需采购、滚动补库,近期多提价促收,门前玉米到货量有所增加,企业库存状态良好。但受终端消费低迷导致需求减弱的影响,玉米淀粉及酒精终端消费走货偏慢,企业开机率略有回调,收购价格随行就市。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2020~2140元/吨,同比增加70~100元/吨;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2150~2220元/吨,同比增加70~80元/吨。饲用需求方面,在养殖利润有所收缩的情况下,当前国内养殖规模虽有所下降,但市场猪肉供应仍较充足。随着生猪进入阶段性淡季,下游终端消费动力不足,生猪将维持供强需弱局面,价格或弱势运行。但在价格走弱后,养殖户二次育肥积极性升温,或支撑玉米饲用需求。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至2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4920万吨,同比增长9.6%;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47.2%,比上年12月份增长1.2%。目前,玉米饲用需求仍处于恢复期,不过随着价格的回升,小麦、玉米价差逐步收窄,玉米饲用替代效应或将减弱,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或将受限。
总体来看,当前玉米底部支撑较强,短期内玉米市场在进口缩量、春耕生产、基层粮源减少和售粮压力逐步缓解等因素影响下,价格或震荡偏强。长期来看,在政策调控、天气因素以及替代效应等影响下,玉米市场价格将在安全、合理区间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