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下,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联盟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大型玉米收割机轰鸣穿梭,金黄饱满的玉米粒不断涌入粮箱,丰收的喜悦在田野间蔓延。“自从建了高标准农田,地连成片、浇地方便,一亩地比往年增产200多斤!”村民彭健一边看着收成,一边笑着说道。这是通辽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动缩影。

  籽粒直收机械正在作业。

  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通辽市以高标准、高质量为导向,统筹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造、基础设施配套与农业技术升级,让广袤田野焕发新生机。在开鲁县,今年43.8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正稳步推进,项目完工后,全县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达279万亩,其中浅埋滴灌面积144万亩。“我们已将符合条件的地块全部纳入项目库,力争2030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全覆盖。”开鲁县农牧局农田建设管理股工作人员孙德庆表示,这将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开鲁县“产粮大县”地位。

  同样享受到“良田红利”的还有扎鲁特旗嘎亥图镇萨日哈达嘎查的村民。今年,该嘎查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首次迎来玉米大丰收,过去“地块零散、灌溉不便、农机难进”的问题彻底解决。“新井、新路、新滴灌带全配齐了,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玉米增产明显,收入也上去了!”嘎查党支部书记戴白龙说。村民满仓也忍不住点赞:“今年苞米长得比往年好,浇地省心,收入高,心里踏实!”

  通辽市玉米喜获丰收。

  近年来,通辽市不断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升级版”,与中国工程院尹飞虎院士专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同时组织各旗县区赴河南、新疆等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坚持灌溉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理念,细化制定11项制度和26步项目管理工作法,印发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监管、验收、管护,全流程提升标准。今年年底,通辽市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达147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974万亩;同时,2025年220万亩建设任务已全力推进,计划明年春播前主体完工并投入使用。

  “高标准农田的持续推进,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防灾抗灾能力,为农牧民增产增收筑牢了根基。”通辽市农牧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纪凤辉表示,未来通辽市将继续以良田为基,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