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大计,而秋粮生产更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压舱石”。进入9月以来,持续的阴雨天气让全市秋粮收获面临“抢时间就是保收成”的严峻考验。面对土壤湿黏、粮食易霉变的困境,我市迅速打响秋粮抢收抢烘“保卫战”,通过精准调度、技术护航、多方联动,以扎实行动全力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在阳城县北留镇,收割机穿梭在泥泞的田地里收割玉米。
顶层部署:精准施策抢农时
每年9月下旬,我市各类粮食、蔬菜、瓜果相继成熟,秋收随之开启。但今年此时,全市却遭遇了持续阴雨天气——气温下降导致作物成熟期不同程度推后,阴雨连绵更是让几乎所有田间作业陷入停滞,收割进度严重滞后。
“等天晴,等得心里都发慌了!”这是种粮大户、金硕园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林利的真切感受。为破解困境,早在阴雨持续期间,市农业农村局就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秋收秋种工作进行研判分析,陆续印发《关于做好抢收抢种保丰收工作的紧急通知》《小麦晚播技术指导意见》《油菜晚播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从技术层面为种粮户提前备好应对方案。
10月12日,历经半个多月阴雨的天空终于放晴,全市“护粮保卫战”正式吹响“冲锋号”。当天,市农业农村局农技员李杰便和同事奔赴各县(市、区),为农户开展抢收抢烘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全市“三秋”农业生产调度会召开,市农业农村局同步印发《抢收抢种工作提醒函》,督促各县(市、区)抢抓晴好窗口期,加速推进抢收抢种;建立日会商机制,每日研判进度、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联合气象部门开展6次会商研判,发布7期农业气象专题服务和28期雨情快报,为抢收时机选择提供科学支撑;通过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平台,及时公布全市21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43个烘干点、188台履带式收割机的主体电话与地址信息,畅通机田对接渠道,有效避免“机等粮”或“粮等机”现象;针对可能出现的受灾损失,积极争取280.87万元省级防灾减灾资金,协调6家保险公司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加快核灾定损进度。
各县(市、区)也纷纷行动,先后发出倡议书,号召社会各界共同投入抢收抢烘作业,其中沁水县还对履带式收获机作业给予每亩20元的补贴,进一步激发作业积极性。
一线攻坚:机械人力齐上阵
“雨一停,镇里就组建了帮扶队,专门帮我们这些缺劳力的家庭抢收,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在泽州县北义城镇下城公村的红薯田里,困难户丁顺肉老人看着镇村干部、党员组成的“帮扶队”挥锹挖薯、装袋搬运的忙碌身影,连连感慨。村党支部书记张俊峰介绍,这样的帮扶行动自天晴后便从未间断,就是为了确保农户不误农时、颗粒归仓。
这样的暖心场景,近期在全市各地不断上演:阳城县董封乡上河村驻村工作队帮助8户村民抢收谷子1000斤,沁水县土沃乡后马元村驻村工作队协助75户脱贫户抢收粮食70余亩……一支支由干部、党员、驻村工作队组成的“抢收小分队”,成为田间地头守护粮食的“生力军”。
面对大面积的抢收抢烘任务,农机仍然是“主力军”。针对轮式收割机易陷泥地的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重点调配履带式收割机投入作业,农机手们昼夜奋战抢进度。“只要天气允许,就一刻不停地抢收,必须确保颗粒归仓!”阳城县农机手张晋军的话,道出了所有农机手的心声。顺兴农业合作社的农机手曹传广更是每天作业10多个小时,全力冲刺抢收任务。
为防止湿粮霉变,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面激活烘干资源,确保所有可利用烘干设备“应开尽开”。泽州县13台粮食烘干机械全部投入运行,日烘干能力约2000吨;次营供销合作社惠农服务中心烘干点每日处理湿玉米200吨,农技人员全程紧盯温湿度参数,确保烘干后粮食水分达标;金灿灿农业合作社的烘干塔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日烘干量达120吨,将玉米水分严格控制在14%以下,确保满足储存标准。
截至10月27日,全市216.55万亩秋粮已收获200.78万亩、进度达92.7%。累计出动各类收获机10449台次,抢收面积63.53万亩,其中履带式收获机3776台次,抢收面积17.91万亩;投入烘干机164台次,累计烘干粮食1.46万吨。
当前,全市秋粮收获与烘干工作仍在加速推进,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65.7万亩秋种任务,11月上旬全面完成216.55万亩秋粮收获,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秋种“应种尽种、面积稳定”,以实际行动筑牢粮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