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映沃野,金穗满田畴。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玉米单产提升核心示范区,沉甸甸的玉米穗压弯枝头,区市县三级专家组现场实收测产的数字令人振奋:1095公斤/亩!这一成绩一举刷新当地玉米单产纪录,让“吨粮田”从塞北农户的期盼变为现实,更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增收实效,成为全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在基层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产量,现在真的实现了!”种粮大户苏显起扒开饱满的玉米苞叶,难掩丰收的喜悦,“多亏了专家全程指导和新技术帮忙,今年产量比预期高一大截,算下来一亩地能多挣好几百,明年肯定要扩大种植面积!”在统部镇板石房子村,村民孙加会的0.92亩密植玉米亩产达2100斤,较传统种植增产800斤,增收效应同样显著。村党总支书记申立文算了笔明白账:“去年试点无膜密植技术后,村民亩均增收300元,村集体也跟着增收3万元,土地租金从每亩300元涨到400元。”
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北方粮食产区的重要一员,林西县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目标,将粮食单产提升作为核心抓手,确立“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主基调,构建起科学系统的产能提升框架。全县布局9个百亩攻关田、2个千亩示范方、1个万亩高产片,以“点上突破、面上推广”的路径,让高产经验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更让增收成效摸得着、享得到。
走进示范田,从土壤改良到籽粒归仓,每个环节都透着“科技范儿”。林西县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把技术赋能贯穿生产全周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增产根基,耐密高产品种提供基因保障,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精准落地,病虫草综合防控、“一喷多促”等措施全程护航。为降低农户投入成本,当地对新购播种机械给予大幅补贴,加快高速高效精量播种机等机具推广,现代化装备与标准化流程让科技增粮的底气更足。
“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产量对比,是最有说服力的技术推广手册。”林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树清介绍,测产数据直观展现了科技种田的优势,更用增收实效让农户对新技术从“观望”变“主动”,为大面积推广夯实了群众基础。
技术落地离不开服务护航。为让增产技术从“纸上要求”变为“田间实效”,林西县建立专家巡回指导和农技人员包片制度,统部镇更明确农技人员每三天巡田一次,针对不同苗势制定植保策略。定期开展的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活动,让“种粮能手”的经验快速普及。同时,当地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力度,以合作社为纽带实施土地托管,统部镇通过整合15个行政村资源实现“一镇一块田”规模化经营,预计片区亩均收益提升20%,有效破解了农户“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的难题。
数据见证成效:2025年林西县实施玉米单产提升面积达20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超650公斤,目前已呈现超额完成任务的良好态势。“下一步将深挖品种、技术、模式增粮潜力,推动单产提升从‘示范引领’向‘全面提升’转变。”林西县农牧局局长刘建国表示,当地将持续推广优势技术,让更多地块实现高产突破,让“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