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始终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构建高标准农田建、管、护“一盘棋”格局,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在建好高标准农田上,我市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并挂图作战,按月分项调度进度,针对关键节点,通过专项检查、现场督查、不定期通报及督办等方式,确保按时推进。明确参建各方职责,细化自然资源等12家市直参建单位任务分工,规范镇村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工作职责,今年以来已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高标准农田项目8.75万亩,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1.25万亩、改造提升26.78万亩。
在管好高标准农田上,我市建立涵盖规划与项目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与审批、招标采购、实施、验收、资金使用、上图入库、建后管护等8个阶段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模式,制定工作导图,保障建成设施长效运行。创新监管方式,在全省率先采取“纪检+职能部门+专业机构+群众代表”模式,对2019年以来建设项目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截至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类工程质量问题392个,完成整改382个,整改率97.45%,剩余问题已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尽快销号。
在用好高标准农田上,我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田埂和田间道路沟渠布局,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据测算,项目区实现“三节二降二提”,亩均节水约25%、节电约30%、节约人工约25%,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降低约15%,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等,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有效改变淮河以南县区耕地零星化、碎片化现象,改善了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