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淄博田野,微风轻拂,翠绿的玉米叶沙沙作响。在桓台县唐山镇演马村东的农田上空,一架搭载多光谱设备的无人机如轻盈的飞鸟,正有条不紊地作业,通过对玉米生长状况和病虫害进行全方位监测,为精准农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后期,我们将对拍摄的多光谱图像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下一步的气候预测和气象分析,进一步提供精准的田间管理意见,为后期夏玉米生长提供有力支撑。”淄博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环海军介绍。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给淄博夏玉米生长出了道“难题”。面对挑战,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与我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联动,精选三块试验田,借助气象遥感监测技术密切追踪天气变化,开展风险减量试验。通过系列举措,为种植户送上夏玉米全周期的防灾减灾“指南”与生产管理“良方”,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秋粮稳产丰收保驾护航。
所谓农业风险减量服务,通俗来讲,就是通过技术、管理、金融等多种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各类风险。据悉,此次风险减量项目是山东省内首次针对粮食作物开展的防灾减灾增产试验,试验方案涵盖了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以及收获期的气象灾害风险点,同时包括精密的灾害监测、精准的预警和精细的田间管理服务。气象监测技术犹如一双“慧眼”,为农业生产提供着至关重要的气象数据。在临淄区凤凰镇东申村,种植大户杨胜敏的试验田里,同样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连片的夏玉米长势喜人,郁郁葱葱。试验田里,无人机缓缓升空,其搭载的多光谱仪如同“火眼金睛”,细致捕捉着玉米的生长态势、病虫害踪迹和养分状况。农技人员一边紧盯着无人机传回的实时数据,一边向周围的农户解释:“我们会在灾害来临之前,为农户提供直通式服务,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能力,做到提前预防。”
当前,我市夏玉米陆续进入抽雄期,这是水肥管理和灾害预防的关键阶段。市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依据遥感监测结果、历史气象条件和未来天气预测,为试验地段提供精准的田间管理意见和防灾减灾措施,全程守护作物生长,为粮食安全生产和增产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精准管理与精准气象服务相结合,根据苗情长势和天气预报进行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才能确保植株健壮生长。”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李国芳的话语透着专业与自信。
在这场农业风险防控的“组合拳”中,保险力量不可或缺。人保财险淄博市分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孙发耀介绍:“传统型的农业保险往往注重灾后补偿,而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将事前预防、事中干预和事后补偿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农业保险风险减量项目,切实减少农户的损失。”
这样的精准服务并非首次开展。2025年冬小麦春季生长期间,淄博市气象局联合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等单位专家,开展了冬小麦精准农业气象服务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气象服务地块相比,精准农业气象服务使冬小麦亩均增收70至150元。
李国芳进一步表示:“气象因素对粮食生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从播种到每个生长时期,一直强调看天、看地、看苗情。这种精准的气象服务,能在各个时期根据墒情、植株长势,结合每个时期的管理需求,指导农户进行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实现因地因苗制宜、精准施策。”
从无人机掠过田垄时的精准监测,到农技人员田间地头的悉心指导;从保险机制织就的风险防线,到农户眉宇间舒展的丰收期盼,在科技与服务的滋养下,淄博市的农业风险减量服务,正以多维度的守护,将粮食安全的“防护网”织得更密、筑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