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渑池县争取省级大面积玉米单产提升项目资金360万元,支持种植户集成应用耐密宜机收品种、气力式精量播种机(精准下种,省种省工)、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推动玉米生产从传统粗放管理向“耕种管收”全程精准调控转变。
当下,“玉米密植滴灌抗逆稳产技术”成了渑池县抗旱保秋的“法宝”,通过三大关键升级,实现“以水调产”。一增密度,选用登海605、郑单958等耐密抗逆品种,利用气力式精播机精准单粒播种,亩均密度从过去4000株左右增为5000至5500株。二精滴灌,将滴灌带浅埋窄行(深度3至5厘米),一条管精准服务两行玉米,在玉米生长关键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按需滴灌”。相比传统漫灌,全生育期用水量减少30%以上。三强“防护”,投入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多促”,混合喷施抗旱调节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一次作业实现叶面降温、防病治虫多效合一。
烈日下,黑色滴灌带如田间“毛细血管”延伸至远方,植保无人机穿梭在绿浪之上,洒下阵阵水雾。“设备到位了,技术跟上了,旱天照样盼丰收!”看着高效作业的无人机,渑池县君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军锋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滴灌”保丰收,渑池县正以密植滴灌技术为支点,撬动秋粮单产提升。为确保技术落地见效,该县土壤肥料站定期在10个墒情监测点采样,发布预警报告;农技人员包片指导,因地因苗制定抗旱防病方案;县原种场启用智能灌溉机器人精准控水;坡头乡为机井配备智能水表,超量用水自动预警,杜绝浪费。据统计,截至7月底,全县应用密植滴灌技术抗旱保苗面积达3.4万亩,累计灌溉16.8万亩次。
“我们将持续深化‘密植滴灌+集成防控’模式应用,紧盯‘防病害、防灾害、促灌浆’目标,确保技术落实到田、责任压实到人,全力以赴打赢秋粮丰收这场硬仗。”渑池县农技中心主任刘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