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赤峰市采取“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百亩方集中试验示范”模式,建设生物育种新品种玉米“1+11+N”试验示范基地,即在翁牛特旗建设1个万亩示范区,在其余11个旗县区分别建设1个千亩示范片,在相关重点旗县区建设多个百亩方集中试验示范展示基地,集成示范生物育种玉米新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直观呈现其减损增产和提质增效优势,引导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
巴林右旗良种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生物育种产业化千亩示范片的新品种玉米正相继进入抽雄期和吐丝期,整体长势喜人。
“与常规玉米相比,生物育种新品种玉米一大优点就是抗虫特性,配合现代农业技术的实施,保障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今年,示范园区生物育种新品种玉米种植面积达2000亩,示范种植3个品种,包括和育185WG、和育187D和远科105D,同时试验示范种植展示品种29个。我们主要采用了大垄双行密植技术,大垄行距设定为80厘米,小垄行距设定为40厘米,株距为21.3厘米,每亩种植5000株,通过合理调整垄距和植株密度,进一步优化了玉米生长的空间和资源分配。”巴林右旗农牧局副局长杨志强介绍说。
“目前,千亩示范片内生物育种新品种玉米长势良好,田间精细管理尤为重要,精细落实草甘膦除草是关键技术。千亩示范片选用了草甘膦甲盐,减少了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充分展示了生物育种新品种玉米的抗虫耐除草剂效果;同时,在水肥调控上,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智慧精准调控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每次滴灌冲施尿素5-7.5公斤,全生育期冲施5次,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巴林右旗千亩示范片预计年度节水率达到20%,节肥率10%,增产10%。”基地特聘农技员李振国介绍说。
让生产力“上新”,不断助力农业生产向“新”而行。下一步,巴林右旗将进一步发挥生物育种产业化千亩示范片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现场教学、田间课堂等大规模展示示范,让农户直观了解生物育种新品种的优势,为农户展示新品种、新技术节本增效和减损增收的优良特性,打造标准化且可复制的农业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