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十四团永安镇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精准谋划,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抢抓发展“鸡”遇,全力推进蛋鸡养殖产业发展,为职工群众拓宽了增收新渠道,奏响了乡村振兴富民曲。
团镇地处戈壁,传统农业发展受限,但这片广袤的土地却为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天然优势。团镇党委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将目光聚焦在蛋鸡养殖产业上,积极整合资源,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21年,团镇党委创新提出“团场搭台、企业唱戏、连队受益”发展模式,引入图木舒克市丛原谷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2800万元社会资本,建设占地400亩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
近日,笔者走进该养殖基地,15栋银白标准化鸡舍在阳光下闪耀,基地中央控制室里,巨幅数字大屏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每栋鸡舍配备的智能传感器,精准监测温湿度等环境指标,一旦异常,系统自动调控;层叠式自动化笼养系统实现喂料、清粪、集蛋全程无人化操作,大幅提升养殖效率;不仅如此,科技基因还深度融入产业链各环节。万吨级饲料厂将本地玉米、棉粕等原料转化率提升至98%,既消化了本地农产品,又降低了饲料成本;鸡粪处理车间内,有机肥生产线把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滋养11.6万亩棉田的“生态黑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绿色可持续的“种养循环”模式,从养殖到加工,从生产到循环,科技创新重塑了戈壁农业的发展格局。
如今,15栋蛋鸡舍、4栋育雏舍、1座鸡蛋库及配套工厂,构成了完整高效的产业闭环,产出的鸡蛋不仅占据本地市场,更远销乌鲁木齐。
产业发展的红利持续惠及当地职工群众。在分拣车间,阿依古丽·麦麦提熟练操作智能分拣设备,曾经的家庭主妇如今已成长为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每月效率奖的增加让她喜笑颜开。在基地,像阿依古丽·麦麦提这样的产业工人已有60名,2024年人均收入达4.5万元,为集体连队增收275万元。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预计带动就业300—500人,人均增收1万—3万元,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此外,企业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年消化周边5万吨农产品,开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育本土技术人才,每日向图木舒克市区平价供应10吨鸡蛋,在守护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从曾经荒芜的戈壁到如今兴旺的产业热土,团镇以蛋鸡养殖产业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小蛋鸡”产业在释放大能量的同时,也谱写出了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