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玉米进入乳熟期,不仅是籽粒形成最关键的时期,也是玉米产量形成最关键的一个时期,据试验,做好玉米乳熟期的管理,产量能增加20%~30%。

  一、乳熟期主要特点

  玉米乳熟期是指籽粒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用手指甲掐籽粒,都会有乳白色的物质流出,因此,把这一时期形象地称为乳熟期。玉米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时期,一般需要经历20天左右,此时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合成的大量有机物不断地向籽粒内输送,糖分不断转化为糊精,最后转化为淀粉,沉积在籽粒的顶端,直到乳线结束,因此,保护好叶片,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是玉米获得高产的保障。

  二、管理重点

  玉米进入乳熟期后,管理的重点就是保护好叶片。此时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防治最困难的病害就是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锈病,这两种病害对叶片的危害严重,病菌传播蔓延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叶片干枯,严重影响玉米籽粒的灌浆。据观察,这两种病害发生后一般可造成玉米减产20%-30%,且明显降低玉米品质。

  三、管理措施

  1.对于大小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在玉米乳熟期,可用99%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100克+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对水10公斤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均匀喷雾,可有效预防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和蔓延,补充叶面营养,延长灌浆时间,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对于玉米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99%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100克+35%唑醚·氟环唑悬浮剂30~40毫升,对水10公斤,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可快速控制病害的蔓延,有效保护中上部叶片,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