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这个行情,只能说没点承受能力还真承受不住。
因为太猛了,接二连三地往心上捅刀子。
玉米本来就弱,结果还利空不断,无论哪一个拎出来,都是足够要命的。
山东玉米好不容易才刚刚有了点止跌回涨的意思,但随着新疆玉米的一声雷,又再次梦碎了。
根据消息,新疆梅花下调报价0.5分,直接报了个0.95元/斤。
我滴妈,这是什么价格?
直接跌破了1元大关。
而且要知道,就在前不久,新疆梅花刚刚跌了130元/吨,而现在又跌100元/吨,也就是没两天的工夫,这就下跌了230元/吨。
以现在玉米市场的看跌来讲,肯定会抓住这个点大谈特谈,那玉米能挺得住吗?
岂不是就要崩掉了吗?
这倒也未必。
因为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玄妙。
为什么说未必呢?
第一,玉米的利空已接近极点,再空的空间有限。
什么叫再空的空间有限?
就是一般市场只针对一件事来反应,比如无量下跌这事,刚出现的时候,市场往往会反应很大,但是第二次再出现的时候,反应就小多了。
为什么?
因为市场已经习惯了,或者说免疫了。
新疆玉米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刚跌130元的时候,玉米市场得抖三抖,但再跌影响就没那么大了。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了,之所以跌这么猛,是因为新疆新玉米马上要上市了,且丰产概率较大。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新疆地处偏远,玉米外运成本并不低,新玉米刚上市如果价差不够,那么大量粮源就会留在本地,那本地能消化多少?
消化不了,就只能压价。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玉米的这个“看量下菜碟”的规律倒是没改变。
第二,重点还是山东和东北。
先说东北吧,因为东北的迷局好破解,东北玉米持续下跌,一方面有余粮的问题,但不全是余粮的问题,而是储备库的拍卖,导致玉米供应增加。
供应增加,所以价格走跌,这也是符合看量下菜碟的。
但是山东就比较怪异了。
因为连续好几天了,山东玉米的上量都在100来车,这按历史到车量来看,是妥妥的低位呀。
而山东玉米报价呢?
好么,不涨也就罢了,甚至还在下跌。
这就完全打破了之前看量下菜碟的规律了。
很多人都看不懂,山东到底在搞啥?
我觉得还是之前分析的,博弈。
客观来说,今年玉米涨价以后,企业利润确实缩水,有的甚至是亏损,但亏损就不收玉米了吗?就准备关门大吉了吗?
显然不是,并且根据调查数据也显示,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下游消费也开始好转,深加工开机率是呈一个增加的趋势的。
饲料需求也不用说,虽然喊着小麦替代小麦替代,但实际上没替代多少,而且生猪以及蛋鸡存栏都处于高位,饲料刚需是必然有的。
而供应这边呢,山东华北余粮先不说到底见没见底,即便没见底也是远低于去年的。
那么好了,供应下降,需求也并不那么弱,玉米不上量,迟迟不涨价为哪般?
说明一件事,那就是看跌情绪浓,想收玉米但更想抄底收玉米。
虽然说新疆玉米的下跌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但是不得不说,影响很不好,带累着整个玉米市场的情绪就更加弱了。
之前还期望有个小翘尾,现在会不会崩掉都成问题。
以深加工及饲料企业的库存,肯定是很难撑到新玉米全面上市的,那么何时补库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尤其现在玉米看跌情绪这么浓,前几天山东华北的降雨又使之前的干旱有所缓解,玉米产情预期又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想抄底玉米的心理是显而易见的。
再加上玉米的利空还没出尽,比如华北春玉米也快收获了,到时候会对玉米市场有什么影响?
大家也都期待着看戏呢。
但之前我们也分析了,春玉米影响有限,毕竟和优质干粮是有差距的。
接下来就看谁先挺不住了,开机率在提升,库存在消化,玉米能一直无量下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