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玉米期货、现货涨势持续,基层余粮售罄,供应继续偏紧,新季玉米正在生长中,玉米供应渐入青黄不接期,市场以消耗旧作玉米库存为主,价格重心继续上移;河南、安徽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麦价有望企稳回升,因小麦对玉米有较强的替代性,将减轻对玉米价格的压制,因此托市收购预案启动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玉米价格的乐观预期。截至6月底,现货玉米均价报2430元/吨,环比上涨68元/吨,涨幅2.88%。
小麦托市政策落地 助推玉米价格创新高
从整个6月来看,全国玉米市场价格以上涨为主,华北地区小麦收割结束,重心转向小麦收购,玉米购销相对清淡。端午节过后,河南小麦托市收购启动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提振了玉米现货价格的看涨情绪。再加上现货市场粮源偏紧,东北华北部分深加工企业在月中开始提价争夺粮源,以确保库存安全。
6月玉米现货价格创下去年上市以来的新高,均价最高达到2417元/吨。今年以来,玉米现货涨幅在200~300元/吨,其中,6月涨幅20~40元/吨。港口方面,北方港口库存继续下降,价格持续偏强,平舱价格上涨至2370~2390元/吨。据中国海关数据,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玉米62.87万吨,同比下滑93.8%,玉米进口继续保持低位。
生猪价格震荡偏弱 自繁自养盈利承压
6月生猪价格与养殖利润均有所下降,气温持续升高,南方进入梅雨季节,高温以及高湿的环境不利于消费增量,故而需求低迷。近期国内生猪市场,猪肉购销表现较为冷清。
6月,生猪价格先降后涨。全国生猪市场供应充裕,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收窄。截至6月22日,全国瘦肉型外三元标猪出栏均价在14.2元/公斤,与5月相比基本维持稳定。从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目前已处于近年相对低位。自繁自养理论盈利在50.25元/头附近,较5月上涨约14.6元/头。
从整个二季度来看,前期二次育肥积极补栏,截留部分猪源,支撑生猪价格短时上涨。天气逐步炎热后,大猪需求下滑,养殖端加快出栏节奏,导致供应端增加。供大于求影响下,猪价突破盘整期开始明显回落,最低点跌至6月9日的13.94元/公斤。随着大猪存栏减少,肥标价差扩大,叠加南方部分地区极端降雨天气影响生猪出栏及调运,猪价止跌反弹,截至6月20日,全国均价再次涨至14.22元/公斤。
饲用替代方面,小麦集中上市,整体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小麦、玉米价差收窄,小麦的饲用替代优势持续存在,中大型饲料企业采购小麦积极,玉米采购量预期略降。
其他养殖品种方面,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为63.62元/公斤,环比上涨0.53%;羊肉平均价格为59.72元/公斤,环比下降1.56%;白条鸡平均价格为17.26元/公斤,环比下降0.2%;鸡蛋平均价格为3.66元/斤,环比上涨16.93%。
深加工亏损开机率处低位 区域价格走势分化
6月,需求端方面,深加工近期副产品价格回暖带动加工利润向上修复,但淀粉深加工利润仍然处于亏损区间,企业开机率维持低位,在49%~50%;同时淀粉下游需求不足叠加木薯淀粉替代部分需求,企业淀粉库存高企,深加工虽有补库需求但短期亏损限制了补库意愿。
从区域来看,山东地区价格呈现快速冲高后小幅下调的趋势,山东深加工企业至6月中旬到车量维持惨淡,推动企业继续提价收购,价格一度冲高至2500元/吨以上,贸易商逢高出货意愿增强,到车量持续攀升,6月20日以后多数企业小幅下调收购价,价格逐渐走稳。东北地区玉米库存逐步消耗,供应端出现阶段性短缺,深加工需求低迷,被迫提价锁粮,叠加市场看涨预期强烈,价格一直维持上行态势。
截至6月底,淀粉全国均价报2860元/吨,较上月上涨约1.42%;蛋白粉报4500元/吨,较上月上涨约15%;酒精报5429元/吨,较上月上涨约0.6%;DDGS报2322元/吨,较上月上涨约3.2%。
期货价格冲高回落
截至6月20日当周,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完成7-9换月,盘面09合约维持震荡偏强走势并再度创下阶段性新高,主力合约C2507在合约切换初开盘价2368元/吨,当天收盘价2352元/吨,之后一路上涨,最高达2420元/吨,同时也是年内新高。随后开始震荡下行,从6月24日起低开低走大幅跳水,成交量明显缩小,最低跌破2400元/吨。截至6月30日,C2509合约收于2378元/吨,比5月上涨53元/吨,目前盘面处于冲高回落的趋势中,需关注下方支撑。
未来展望
目前玉米供应相对紧张,对玉米价格有利多支撑,但小麦替代量也在逐步增加,影响玉米的上行空间。另外,需关注7月份玉米拍卖对市场的补充情况,拍卖价格及拍卖量对玉米价格均有引导作用。接下来北方温度将继续升高,南方高温梅雨持续,再加上官方管控二次育肥,引导各大猪企减重出栏,给生猪供应减压,将继续影响生猪市场进而波及饲料需求。综合来看,未来短期内玉米将会维持小幅上涨趋势,但上行空间有限,价格预计以震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