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最新消息,白宫内部人士证实特朗普将在4月1日深夜或2日凌晨公布史无前例的"对等关税"计划,该政策将彻底打破维系数十年的国际贸易秩序。

  据白宫最新披露,即将实施的关税体系具有三大致命特征:无差别覆盖全球主要贸易伙伴、税率匹配他国对美关税水平且不设任何豁免条款。贸易顾问纳瓦罗透露,若平均税率达20%,美国财政部每年将狂揽4.3万亿人民币关税收入。这个被特朗普称为"解放日"的4月2日,恐将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至暗时刻"。

  已生效关税重灾区:

  中国:2月4日起所有商品10%→3月4日升至20%,引发中国对美能源、农产品10%~15%报复性反制措施

  钢铝:3月12日全面25%关税,欧盟延迟反制至4月中旬

  墨加:3月5日暂缓汽车关税,其他商品25%关税持续

  4月2日起预期新一轮关税打击:

  委内瑞拉:所有进口商品25%关税,征收新关税,并对所有从该国购买石油或天然气的国家(包括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

  汽车产业:4月3日起整车25%关税,5月3日零部件跟进

  未来清单:铜、木材、芯片、药品箭在弦上

  《华尔街日报》调查显示,此轮关税将引发多米诺效应:汽车价格暴涨12%、电子产品价格飙升、服装成本激增。更致命的是,全球汽车供应链面临3000亿美元级断链风险,底特律车商已着手制定裁员预案。

  回到大宗农粮领域,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产品输入国之一,在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势必因此遭受农产品出口的反制措施(对美国产农产品包括玉米、小麦、大豆以及高粱等农产品加征当量的关税)。

  实际上,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地缘冲突不断,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加剧,为了进一步增强国内粮食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国际供应链韧性,近年来我国加速了粮食多元化进口布局,包括发放巴西玉米进口许可,打通南非玉米输华通道等,粮食进口过度依赖一国的格局逐渐得到扭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粮食进口结构呈现“总量稳、品种优、布局活”特征。

  海关进口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谷物进口量在我国进口市场中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分品种看,美国玉米和小麦进口量在我国进口总量中的占比不足两成,关税政策影响相对有限。但美国高粱占比超过50%,影响或相对较大。

  

 

  进口谷物已无性价比优势

  展望2025年谷物进口市场,无论是从当下内贸玉米的价格优势角度、抑或是从政策调控的角度谷物进口规模进一步削减乃大势所趋。玉米、小麦回到常规的配额制规模附近、高粱以及大麦性价比大幅降低带来的大规模减量预期目前来看均是大概率事件。2024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明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回到玉米市场本身,在历经了近五年的大规模进口补给,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单产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之后,降低对于国际谷物市场的依赖性,扩大内需,既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