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禄丰市和平镇沙朗村委会肉牛养殖小区,只见满载青贮玉米的农用车往来不息,新鲜秸秆送入半自动化加工车间,经粉碎后涌入青贮窖,成为肉牛越冬的“营养餐”。如今,青贮玉米既是沙朗村委会及周边群众的“增收粮”,也撑起了肉牛产业的“饲料库”。

  “以前村民种玉米,秸秆要么废弃要么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沙朗村党总支书记张荣华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禄禾牧业专业合作社,建成标准化养牛场和半自动化青贮加工系统,让“田间废弃物”变成了“肉牛营养餐”。如今,合作社青贮收购已形成规模,全年收购青贮玉米2000余吨,收购价每公斤0.35元,周边村(社区)群众都愿意将青贮玉米送到这里出售,既省运输麻烦,又能及时结账。“我家有5亩青贮玉米,今年卖了3500多块钱。”平掌村村民李荣海的话,道出了卖青贮玉米的实惠。针对有养殖意愿却缺场地、技术的村民,合作社还推出寄养服务,目前已有9户人家将牛寄养在养殖小区,由专业人员照料,降低了养殖风险。截至目前,养殖小区现存栏肉牛232头,今年已出栏100头,既为村集体创收,也给村民添了增收路。

  沙朗村委会杨梅箐小组的脱贫户王建荣夫妇,是合作社带动就业的典型。王建荣说:“没来合作社务工之前,我和妻子都靠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还顾不上家。到肉牛养殖小区当饲养员,负责肉牛喂养、圈舍清理,一年能挣6万元,既有固定工资,又能兼顾农活,家庭经济彻底改观。”青贮收购旺季时,合作社还优先聘用周边有务工需求的村民,帮忙装卸、分拣青贮玉米,日均收入150元左右。“在家门口挣钱,还能学养殖技术,以后自己想养牛也有底气了。”帮忙装卸的村民纷纷表示。

  沙朗村委会的实践,只是和平镇种养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和平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种植和肉牛养殖,除沙朗村委会的禄禾牧业合作社外,还有禄和智生牧业等重点养殖企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累计收购加工青贮饲料1.5万吨左右。2025年,和平镇全镇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7600余亩,预计实现产值900余万元,青贮玉米既是村民的“致富草”,也是全镇肉牛养殖的“优质粮”。全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引领,构建“种植——加工——养殖——销售”产业链,让更多群众靠种养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的和平镇,田野里青贮玉米连成片,养殖小区内肉牛长势旺,群众腰包越来越鼓。和平镇将持续壮大种养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搭上牧草经济的“致富快车”,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脚步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