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下旬起,银川市青贮玉米陆续进入收割期,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大幕。据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行业调度数据显示,今年全市种植青贮玉米34万亩,籽粒玉米84.53万亩,预计收获工作将持续至9月底。
9月1日上午,在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灵武农场的青贮玉米田里,多台大型青贮玉米收割机正平稳推进作业。连片的玉米植株高大挺拔、秆壮叶茂,收割机的切割装置精准切入玉米秆基部,锋利刀片迅速将秸秆切断,输送装置随即把秸秆卷入机器内部,经粉碎后直接抛送至配套的运输车内。车轮碾过土地,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收割机驶过之处,空气中飘散着秸秆特有的清香气味。
“这批农业机械全部为进口设备,作业性能卓越,不仅留茬低、切碎均匀,还能充分破碎玉米籽粒,从源头上保障了青贮饲料的品质。”灵武市同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威介绍,“在收割效率上表现同样出色,我们现在实行24小时两班倒作业,单机日收割面积可达500亩。”他还补充道,针对不同牛场的个性化需求,机械可提前调整秸秆切碎长度,部分要求2至2.5厘米,也有需要3厘米以上,均能通过参数设置精准实现。
今年,该公司在持续拓展机械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种植业务,规模化种植玉米2.5万亩,选用太育9号、先玉1411、锦润919等粮饲兼用型优良品种,实现种植效益多元化。通过科学管理,玉米亩产稳定在3.5吨~4吨。汪威介绍,青贮玉米与籽粒玉米在品种选择和种植标准上存在差异。青贮玉米多种植高秆、粗秆、大穗型品种,并强调抗倒伏、抗病性和持绿性,较长持绿期可为收割安排提供更充裕时间,避免植株早衰导致营养流失,从而为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种植过程中,企业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精准控制播种深度与间距,显著提高了出苗率,为高产打下根基。水肥管理全面推行滴灌技术,相比传统大水漫灌,不仅能更精准地供应水肥,还能显著提高利用率。据统计,该模式节约水肥40%以上,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同时,也契合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天气条件较为特殊,高温高湿导致玉米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频率增高。面对这一挑战,我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提前部署,组织专业队伍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推动种植户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科学防控减轻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最大程度保障了产量稳定。
目前,全市玉米收割已全面启动,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抢收景象。市农业农村局紧抓农时,以科学调度和资源统筹为重点,构建“实时监测、动态调配、精准服务”的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各地区收割进展,确保农机力量向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实现青贮玉米“随收随储”、籽粒玉米“应收尽收”,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