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旨在整合省内玉米学科优势创新资源,全力攻克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需求与关键难题,加速推动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玉米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在江苏,它既是盐碱地利用的‘先锋作物’,也是苏北旱地的‘主体作物’,还是苏南培育土特产的‘致富作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玉米研究中心负责人赵涵介绍,随着国内畜牧业发展和深加工产业扩张,市场对玉米产量、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此前省农科院在玉米研究领域已有一些积累,先后育成全国首个国审鲜食糯玉米品种“苏玉糯1号”,以及“苏科糯3号”“苏科糯1505”“苏科糯1901”等特色品种。其中,叶酸含量高的“苏科糯1901”是孕妈妈的“宝藏粗粮”。今年3月,“珍珠糯801”在2025中国种子大会上获得金奖。但江苏玉米产业仍长期面临“当家”品种缺乏、育种水平不高、多样化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
“学科创新力量分散、难以协同攻关全产业链技术问题,成为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赵涵说,中心将全力构建从“资源鉴定”到“种质创新”再到“品种推广”的全链条技术解决方案,从多个方面发力:种质资源创新上,加强国内外优质资源收集鉴定,用现代生物技术挖掘优异基因;新品种选育上,结合不同生态区域特点,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满足多元化需求;研发绿色高效栽培、智能化病虫害防控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品种推广方面,坚持市场导向,针对不同主体制定策略,让玉米研究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