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菏泽市各地特色玉米陆续收获,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升级与推广,今年的玉米收获不仅效率更高,更实现了减损增收,让农户们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近日,郓城县程屯镇的鲜食玉米田迎来收获旺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田间穿梭的收割机多了几分“精细”——通过调整作业参数、升级关键部件,这些机械在高效作业的同时,将玉米收获损耗率降到了2%以内。

  郓城县程屯镇种粮大户陈永林:“以前用的是老式机械,抛撒率、撒到地里棒子粒太多,现在用了咱们新机器,地里抛洒里要少很多了。”

  为推动玉米机收减损落地,郓城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早谋划、早行动。 前期组织农机手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解不同玉米品种的收获参数调试技巧;筛选出3款适合本地的低损收割机,在多个乡镇设立示范田,现场演示减损效果;同时安排农技人员分片包联,在收获期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和农机手科学作业。

  郓城县程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遵仓:“现在整个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8.6万亩,下一步,在咱郓城县农机局搞的减损增收项目中,要大力推广,大力支持。”

  目前,郓城县的玉米尚未进入大面积收获阶段。但机收减损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让农户尝到了甜头,更让大家意识到“精打细算”种粮的重要性。

  郓城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吴涛:“玉米机收减损,看似少损失,实则是增收。按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10万亩计算,间接助农增收超2500万元。 ”

  定陶区的4万亩“蒜茬”玉米也陆续收获,当地的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机械化作业。摘穗、秸秆粉碎、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机械化收割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

  定陶区杜堂镇戚姬寺村玉米种植户王永振:“这个收获机很好,秸秆玉米是两个仓,一个放秸秆一个放粮食,原来秸秆都打到地里面了,这次把秸秆卖了卖给养殖户还能多一份收入。 ”

  “蒜茬”玉米一般在大蒜收获期播种,5月中旬至下旬完成种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逐步收获。

  王永振:“客户从地头上直接鲜棒子拉走了,价格是五毛五左右,今年这个价格还不错,一亩地大约能产到一吨半左右,能卖到一千五六百块钱。”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实现了粮食品质与收益的双提升,科技赋能在确保颗粒归仓的同时也让农户增产增收,为我市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