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天津市武清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会同甘肃平凉市静宁县、泾川县,紧紧抓住特色产业提升和产业集群打造的“牛鼻子”,加大产业协作力度,持续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增强当地内生发展动能,助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筑基架桥,搭建平台优化机制,畅通产业协作“大动脉”

  一是坚持把共建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协作的“突破口”。立足“一县一园”发展目标,充分摸清园区建设底数、资源禀赋及产业需求,共同研究谋划园区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了静宁县东西部协作共建产业园、静宁县葫芦河流域循环农业产业园、泾川县泾汭河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多个共建示范产业园区。二是坚持把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作为作为园区建设“助推器”。采取“协作结对子、政府划格子、国企搭台子、民企填空子”的模式,建设的静宁县东西协作共建产业园是目前甘肃省谋划最早、产业链条相对完善、运行情况较好的东西部协作共建产业园之一,累计向园区投入东西协作资金3370万元,建成静宁苹果仓储保鲜库及深加工车间超1.6万平方米。2025年又投入东西协作资金1200万元,建设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和智慧仓储牛肉冷链物流项目,持续加强园区产业集聚水平。三是坚持把“外引”+“内育”作为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建立协同招商机制,累计引进东西协作企业10家,实际投资到位额4.4亿余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570余人。建立当地企业扶持机制,帮助扶持发展静宁县、泾川县本土企业50余家,比如在静宁县扶持的成纪伊吴食品有限公司,以建设成为“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加工、智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产业链运营模式企业为目标,目前已成为平凉市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

  精准赋能,靶向发力谋划项目,打造特色产业“新引擎”

  以“静宁苹果”“平凉红牛”“设施蔬菜”为抓手,助力对口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和产业集群打造。一是实施百万亩果园产业精品培育工程。投入东西协作资金2600万元,以改造老果园、创建果园土壤改良提升示范基地、新建新优品种示范园、打造精品示范园等方式,形成集中连片、村落联动、生态融合的种植模式。推动静宁县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果品总产量100万余吨,年产值超过70亿元,人均果园面积达到2.34亩,人均果品纯收入超过7500元,实现了从过去零星种植向如今规模化、机械化、集群化发展转变。二是推进平凉红牛产业集群发展。在静宁县城川镇建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总投资3.3亿元,占地526.49亩,项目建成可带动周边乡镇300余户种植饲用玉米1.2万亩,有利于推行“粮饲兼用玉米种植肉牛养殖有机肥还田”循环模式,户均增收5000元,每年可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500余人次,户均增收1万元。三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重点项目。以设施蔬菜园区建设、种苗培育、技术推广为发力点,不断带动泾川县菜农和产业龙头的积极性。在泾汭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累计投入东西协作资金4100万元,引入国内最先进的第七代下蹲式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划修建18米跨度下挖式日光温室17座5.5万平方米、砖墙式日光温室42座2.2万平方米,帮助引进智能物联网系统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全部自动调控,能耗降低40%,产量却翻番,为当地蔬菜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推动武清农技专家肖建中在泾川县成立农技工作室,对当地农技人才进行指导培训,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

  激活动能,创新模式促进长效,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一是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创新园区运营模式,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优化园区投融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园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在泾汭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区,以“东西部协作资金+企业投资+公司化运行”模式,对接企业成立市场化运营公司,负责园区生产、经营,对本地农户自主经营的蔬菜大棚实行“分户管理+技术指导+集中销售”模式,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静宁县工业园区建设的牛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以“国有企业持有资产,链上企业租赁运营”的商业合作模式,有效延长了供应链、拓展了服务链、提升了价值链,同时能够带动全县24个乡镇种植优质粮饲兼用玉米,形成“饲草种植+肉牛养殖”的链式产业格局,有效提高当地农户收入水平。二是动员社会化力量参与,延伸产业链链条。动员武清区青年商会等社会力量对东西协作帮扶体制进行延伸和补充,在静宁县成立津武青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额1000万元,整合发挥200余家会员单位在包装设计、品牌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武帮帮”品牌形象,持续推动静宁农产品打入天津乃至全国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同时依托中国酵素研究院及峰果纯素科技联合酵素苹果汁,预计品类年销量可达5000万元,提升当地苹果深加工产品的竞争力;此外,积极对接中国农业大学,开展黑小麦试验种植,与当地黑豆、黑藜麦形成独具特色的“黑粮种植产业”,为特色农产品增值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