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竹山县举办玉米“看禾选种”现场观摩会,组织30余名农技专家和种植大户,深入擂鼓镇护驾村、麻家渡镇营盘河村、柿树坪村等地的示范点,在田埂间“把脉问诊”,为玉米单产提升精准筛选“当家良种”。

  田间地头,成了最直观的“品种擂台”。农技人员带领大家仔细查看了不同玉米品种的长势,逐一介绍各品种在本地气候适应性、适宜亩植密度、水肥管理要点及产量品质表现等关键信息。“美谷999”“康农玉8009”等品种的抗倒伏性、耐密植能力、产量潜力、籽粒品质和抗病虫性在直观对比中优劣立现。

  竹山县深谙“好种子是粮食增产的硬道理”,依托擂鼓镇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基地,构建“推广一批、选拔一批、储备一批”三级筛选机制。基地每年开展玉米、油菜、马铃薯、高粱等11类作物展示示范300余个品种,近三年累计推广优良品种超100个。通过常态化观摩活动辐射农户2000余人次,推动选种模式从“凭经验”“听推销”向“看实效”“看数据”转变,让科学选种的理念扎根田间。

  单产提升,良种是核心,良法是保障。竹山县紧扣区域生产实际,系统推广覆盖“耕、种、管、收”全流程的精细化、标准化技术方案,有机整合精准播种、动态水肥管理、绿色防控与减损收获等关键环节,着力构建“良种+良法+良机”的高效协同模式。特别是在玉米生产上,重点结合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在全县17个乡镇同步开展耐密植品种配套技术示范推广。例如,重点推介的“鄂科玉2号”由湖北省农科院历时八年选育,具备耐密植、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势,在秦古镇大观山示范点,即便遭遇前期高温干旱挑战,实测亩产仍达741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超20%,其配套技术将种植密度科学提升至4500株,较传统种植增产15%以上,目前该品种全县推广面积已达1000亩。

  通过“看禾选种+良法配套+机制创新”三维发力,竹山县正加速从品种优势向产能优势转化。随着“112”种业规划(1个油菜制种基地、1个“白马牙”玉米种质资源保护地、2个示范基地)深入推进,一粒粒良种化作丰收的希望,为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了最坚实的“竹山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