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赋能旱作农业,低产田变身高产田

      在靖边县小河镇红石湾村,一项总投资500万元的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正让千亩旱坡地焕发新生。作为继银湾村之后的又一标杆工程,该项目通过创新“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与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将1500亩玉米地打造成“水肥上山、产量翻番”的示范基地,为陕北中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靖边方案”。

  “四位一体”技术创新:破解水资源瓶颈

      项目以“地表水+地下水”双水源保障为核心,构建起“沟道坝蓄水+小高抽提水+土工膜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闭环系统。通过新建11000立方米防蒸发蓄水池、5眼机井及智能控制首部系统,实现了河流水、库坝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农民可通过设备房远程操控111套进口电磁阀,将水肥精准输送至每一株作物根部,从“靠天吃饭”变为“智能管水”。

  效益显著:产量翻番、节本增收惠民生

      据测算,项目建成后,玉米亩产将从去年干旱年份的600公斤跃升至1200公斤,较传统种植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通过膜下滴灌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亩均节水46%、节肥20%、节劳30%,既破解了“因旱减产”难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激发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示范引领: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作为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灌溉”“智能水肥一体化”“吨粮田创建”于一体的综合示范项目,红石湾村的实践不仅将低产田升级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更为同类地区推广高效旱作节水技术提供了关键支撑。未来,靖边县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旱作农业向“节水、高效、智能”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