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的沃野上,麦穗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山东农担以支持粮食购销为切入点,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链条,绘就了一幅助农兴产的生动画卷。

  惠农贷解“燃眉急” 流程优破“融资难”

  五月份,正是小麦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在兖州区的广袤麦田里,绿浪翻滚,农户们正忙着施肥、灌溉。而粮食购销行业具有“季节性强、资金需求集中”的特点,许多像兖州区新驿镇高吴桥村张大哥一样的收粮种粮大户,常因收购季资金周转压力而错失发展良机。“收粮时,一手交粮一手交钱是行规,但短时间内凑齐上百万元资金,对我们来说太难了!”张大哥回忆起曾经的困境仍感慨万千。

  针对这一痛点,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启动“春耕惠农专项行动”,以“鲁担惠农贷”专项产品为抓手,破解涉农主体融资难题。一方面,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将贷款所需材料进行压缩,最快可实现1至3个工作日内放款;另一方面,积极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市财政创新实行全额“无感补贴”,合作银行执行最优利率,较经营主体直接到银行贷款平均低1.5个百分点,真正让农户“贷得起、用得好”。

  此外,山东农担还联合农业部门建立“需求清单”,为粮食购销企业、小麦种植、农资经销、农机服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建立“网格化”服务网络,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主动摸排需求,变“等客上门”为“送贷下乡”。

  百万资金“及时雨” 农担助力“粮满仓”

  作为当地收粮种粮大户,张大哥承包有270亩土地,小麦玉米轮番播种,同时常年从周边村民手里收购粮食,然后再销往各地的面粉厂和饲料厂。每年的6月至11月粮食购销旺季,不仅自家的小麦玉米要收割储存,周边村民的粮食也要抓紧时间收购,此时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百姓卖粮后的现场资金结算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人手不够可以拉亲戚朋友上阵,物力不足可以租借、购买,资金周转不开却是个大难题!”张大哥曾为此发愁。

  详细了解张大哥的经营状况后,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100万元的“鲁担惠农贷”方案,并开辟绿色通道加速审批。“农担的支持让我有了底气,今年又能大干一场了!”他信心满满地表示。

  张大哥的故事是农担赋能农业经营主体的缩影。截至目前,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已累计为2233户粮食收购及初加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25.54亿元,带动粮食流通超百万吨,惠及农户10万余家。农户“张大哥们”的笑容是济宁农担体系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在这里,金融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化作润泽土地的甘霖,托举起万千农户的致富梦,也筑牢了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