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美白对虾市场遭遇“滑铁卢”,价格持续走低,各规格塘头价跌至2022年以来同期最低。主产区价格暴跌幅度远超预期,上半年低迷态势贯穿始终,成为近五年最严峻的市场挑战,与2024年行情形成鲜明对比。

  回首2024年,虾价走势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年初,在元旦、春节消费的强力拉动下,20头规格虾价格高达32元/斤,30头、40头规格虾也处于相对高位。珠三角地区25头虾价甚至曾冲高至37元/斤。然而,进入年中,养殖旺季叠加消费淡季,存塘量不断增加,需求逐渐下滑,虾价开始震荡下行。到了7月,20头规格虾价降至24元/斤,30头、40头规格虾同步回落。下半年,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虾价波动幅度减小,整体维持相对稳定。

  然而,2025年开年,虾价却遭遇重创。1月,珠三角主产区30头白虾塘头价仅为14-16元/斤,与2024年同期相比暴跌13-15元/斤;江苏如东30头规格虾价跌破15元/斤,部分养殖户急于出虾,甚至以13元/斤的价格成交,近乎腰斩;广东台山17-18头虾价低至17.5元/斤,创下历史新低。春节过后,江苏地区存虾告急,锅炉虾投苗量减半,4月虾价反弹至30头规格30元/斤。

  随着新虾的陆续上市,行情持续下摆。目前,珠三角地区1.3斤下装水车塘头价为13.2元/斤,较2024年同期下跌2元/斤;江苏盐城因病害集中出虾,25头虾价低至13元/斤,部分产区价格跌破成本线,养殖户亏损严重。

  据行业综合分析,多重压力导致了此次行情的雪崩。

  一是养殖端产能失控。2024年部分养殖户因前期盈利盲目扩产,2025年广西、广东秋季投苗虾与江苏三层膜养殖虾集中上市,存塘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0%。养殖户恐慌性抛售,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跌。

  二是终端消费疲软。元旦、春节消费的拉动作用减弱,进口冻虾价格与活虾倒挂(珠三角30头冻虾15元/斤),严重挤压了活虾市场。三是2025年6月主产区爆发病害。养殖户被迫集中出虾,叠加小棚虾与白水塘上市期重叠,全国活虾存量突破10万吨,远超市场消化能力。

  从价格轨迹来看,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珠三角25头虾价从37元/斤骤降至18元/斤,跌幅超过50%。2-6月虽因节日短暂反弹,却始终在比较低迷的水平。江苏如东地区2025年6月30头规格虾因病害再跌破13元/斤,较2024年同期下跌28%。

  不过,目前市场已现出转机曙光。当下,江苏、广东等地养殖户主动减少投苗,广西、福建投苗率同比下降20%,产能过剩问题正在逐步缓解。随着存塘量随出虾进度的回落,供需关系有望得到重构。业内指出,虾价企稳需要养殖端产能出清,预计下半年存塘量将逐步回落。同时,暑假消费旺季已至,虽然难以完全扭转高存塘与进口冻虾竞争的局面,但能为市场注入短期活力,支撑虾价小幅回暖。养殖户需合理安排出虾节奏,避免集中抛售加剧跌势。

  从长期来看,行业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错峰养殖可以避免上市集中,病害防控升级能够保障养殖稳定。二者结合有望从源头优化供需关系。此外,预制菜等新消费场景的拓展,也将为虾价打开新的回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