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面临新挑战,美国市场格局加速洗牌?目前,中国罗非鱼产业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罗非鱼的关税从原来的25%提高至35%;另一方面,国内出口新规的实施也对行业造成了影响,导致产业链上下游承受较大冲击。
越南巴沙鱼趁势“搅局”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为越南带来了机遇,美国拟取消对越南巴沙鱼片反倾销税,这一决议将降低越南巴沙鱼的出口成本,使其价格更具竞争力,将进一步抢占中国罗非鱼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据越南媒体报道,越南渔业局为2025年巴沙鱼产业发展设定了一个目标:原料产量从140万吨提升至165万吨,出口额从19.6亿美元增长至20亿美元以上。
美国作为中国罗非鱼的最大出口市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罗非鱼出口量为31.2万吨,出口额达26亿元。其中,罗非鱼在美国的进口主要分为三类:冷冻鱼片占70%,鲜/冷冻鱼片占15%,其余的则为整鱼(冷冻/新鲜/冷藏)。在冷冻罗非鱼片这一品类上,中国占据了美国市场87%的份额。
然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冷冻罗非鱼片已从2020年的10.3万吨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8.25万吨,跌幅达20%。如果越南巴沙鱼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中国罗非鱼的出口量将受到挤压,这对国内罗非鱼养殖和加工企业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美国市场罗非鱼消费量逐年“失宠”
据了解,2018年至2023年,美国市场罗非鱼的价格比巴沙鱼高出20%以上,导致美国罗非鱼消费量逐年减少,市场份额逐渐被巴沙鱼侵蚀。据美国国家渔业协会(NFI)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美国市场中巴沙鱼与罗非鱼的市场份额已达到60:40,预计到2025年,巴沙鱼将进一步取代中国罗非鱼的市场份额。此外,印尼、埃及、印度等国家正加速发展罗非鱼养殖产业,这些国家的产品开始在美国市场占据更多空间,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罗非鱼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
面对重重挑战,中国罗非鱼应如何应对?业内人士称,尽管当前面临挑战,但中国罗非鱼产业仍有机会通过转型升级重新赢得市场。关键在于能否快速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并通过创新和合作提升竞争力。未来,中国罗非鱼产业可能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国际市场对环保和食品安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