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中含有一定的脂肪,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玉米胚部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玉米在烘干、储藏过程中,由于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和微生物的影响,玉米细胞中的脂肪会不断水解,导致其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粮食在储存陈化的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较其它成分更敏感,因此把脂肪酸值作为玉米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准确掌握脂肪酸值的情况非常重要。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对GB/20570-2006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由GB/20570-2015代替了2006年的标准。现将新标准中的一些变化综述如下。
1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的变化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玉米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宜存指标中的脂肪酸值(K0H/干基)指标由GB/20570-2006中≤50mg/100g,调整为≤65mg/100g。原因:近年来玉米的脂肪酸值有变大的趋势。
2 玉米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变化
新标准中玉米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变化之处有以下几点:
2.1新标准增加了仪器法,包括电位滴定仪法和自动滴定仪法。其中电位滴定仪法按照国标GB/T29405-2012操作;而自动滴定仪法为本标准新增方法。因为手工滴定法中一些不可控因素会极大的影响脂肪酸的测定结果。
2.2手工滴定法的原理,在原理中就明确了操作的温度环境,是在室温(15℃~25℃)条件下,而原标准是在注解中以小字形式出现。新标准的原理中明确说明用无水乙醇提取的是试样中的游离脂肪酸,更加明确和严谨。试样粉碎后脂肪酸值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原理中明确限定了实验操作的温度环境。
2.3试剂:新标准中,规定0.5mol/L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的配置与标定按GB/T 601执行。而略去了原标准中0.5mol/L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的配置与标定过程。
2.4试剂:调至中性的95%的乙醇,由原标准的小字注解部分,变为大字部分,并在顺序上提前。说明其重要性。中性的95%乙醇获得的方法是用碱液滴定,滴定前在95%乙醇中加酚酞指示剂,指示剂的用量由原标准的3~5滴,明确为5滴。
2.5仪器设备:滤纸由原标准的中速定性滤纸调整为快速定性滤纸。是为了减少操作过程中乙醇的挥发,从而保证滤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2.6 操作步骤:
试样准备:检验样品粉碎细度,和粉碎样品的注意事项由原标准的小字注解调整为正文内容,新标准中指出:样品制备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游离脂肪酸的提取,制备样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
试样处理:新标准中增加了对滤液来不及测定时,应盖紧比色管瓶塞,放置于4℃~10℃条件下保存,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盖紧比色管瓶塞也是为了防止乙醇挥发,而影响其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测定:滴定前酚酞指示剂由原标准的3~4滴,调整为5滴。在对脂肪酸值的测定过程中发现,其提取液颜色较深,滴定终点不易判定,因此新标准中适当增加了指示剂的用量,这样可使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更明显。滴定时对光线的要求由小字改为正文,对于难于判定终点的提取液仍保留了对照法,却删去了加活性炭粉末的方法,原因可能与活性炭除了能吸附色素以外,也能吸附脂肪酸,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有关。
结果转换:新表中新增了结果转换成氢氧化钠的转换系数。脂肪酸值的表示方法可以为中和100g干物质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钠的毫克数表示,这时只需在氢氧化钾计算结果中乘以换算系数0.7130。因为,
公式中的56.1为K0H的相对分子质量,56.1x0.7130=40.0就是Na0H的相对分子质量。
3 玉米品评实验方法中的变化
参考样品的选择和保存:
参考样品由原来的从脂肪酸值50mg/100g,和78mg/100g的玉米样品3~5份中选出1份作为参考样品,调整为从脂肪酸值65mg/100g和80mg/100g左右的玉米样品3~5份中选出1份作为参考样品。这是为了适应玉米储存品质指标的变化。
4 获得中性的95%乙醇方法的探讨:
标准中规定先配置0.5mol/L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0.01mol/L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在测定脂肪酸值前稀释,稀释用乙醇应事先调整为中性,并具体说明调整的方法。乙醇是偏酸性的,直接用来稀释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会影响0.01mol/L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液的浓度,从而最终影响测定结果,因此必须事先调至中性。而关于如何将95%乙醇调整为中性,本人不甚理解,现拿出来与同仁们一同探讨。
GB/20570-2015附录A中A.1.2.3中内容如下:请问:滴定95%乙醇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A.1.2.7)在哪?从试剂的配置顺序来看,我们先配置了0.5mol/L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并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进行了标定。仅此而已。接下来,我们要中和95%乙醇获得中性95%乙醇,接着再用中性的95%乙醇来稀释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就可以得到0.01mol/L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最后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液来滴定试样提取后的滤液。
所以,中和95% 的乙醇是否应该改成用0.5mol/L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 即使储备液的浓度大,对实验造成的误差大一些。
为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我在试验中是这样做的:先用95%乙醇(未中和过的)去稀释0.5moM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稀释50倍,获得浓度为0.01 mol/L 的氢氧化钾溶液,此溶液的实际浓度要低些,因为95%乙醇是偏酸性的。接着用该氢氧化钾溶液去滴定95%乙醇,记录20mL95%乙醇消耗该碱液的毫升数,再按此比例用该碱液去中和95%乙醇,获得中性95% 乙醇。
这样就可以用中性95% 乙醇去稀释0.5 mol/L 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来获得0.01 mol/L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
此方法千回百转,不知是否可行? 希望标准起草中心的专家们能给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