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粕是利用油料作物的籽实提取油脂后的产品。用压榨法提取油脂后的产品通称“饼”;用浸出法提取油脂后的产品通称“粕”。饼粕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口性较好,易于消化,并且资源丰富,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常用的饼粕类饲料有大豆饼(粕)、菜籽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等。但这类饲料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畜禽中毒,限制其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

  1 大豆饼(粕)

  1.1 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及危害

  大豆饼(粕)的粗蛋白含量达40%~45%,消化能和赖氨酸含量较高,粗纤维较低,能量消化率和氨基酸消化率较高,氨基酸含量比较平衡,营养价值高。但大豆饼粕中含有一些生长抑制因子和抗营养成分,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甙植酸、胃肠胀气因子、抗维生素、致甲状腺肿因子、类雌激素因子等有害物质,阻碍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使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动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

  1.2 处理方法

  大豆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现在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和添加酶制剂法。

  1.2.1 物理方法:采用机械脱壳、膨化、加热、水浸泡等方法。大豆中的大多数抗营养因子对热不稳定,通过充分加热可使之变性失活。大量研究认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只要失活75%~85%,豆粕蛋白质的营养效价最高。目前认为在生产豆粕的过程中较好的方法是:(1)100℃的流动蒸汽60 min;(2)高压蒸汽0.035 Mpa时45 min;0.07 Mpa时30 min;0.1 Mpa时20 min;0.14 Mpa时10 min。大豆饼(粕)中脲酶活性在0.03~0.4范围内时;饲喂效果最佳;对于家禽在0.02~0.2时最佳。

  1.2.2 酶制剂法:在大豆饼(粕)中加人特定的饲用酶制剂,改变其中有毒成分的性质;使其失活;添加的酶制剂对营养物质的影响也较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1.3 合理利用

  大豆饼粕赖氨酸含量很高,必需氨基酸含量平衡程度最好,大豆饼粕宜喂种公猪、怀孕和哺乳母猪、仔猪可占日粮的10%~22%;但在育肥期不宜多喂。如喂仔猪,添加鱼粉和维生素,对仔猪生长十分有利。大豆饼粕也是鸡的优质蛋白饲料,可占日粮的20%,少喂或不喂动物性饲料(如鱼粉以降低饲料成本)。但对雏鸡和种鸡还应喂适量鱼粉;因反刍动物可以利用尿素等非蛋白氨,可少喂或不喂豆饼粕,以降低饲料成本;鱼类对大豆饼粕中的蛋白质消化率颇高(鲤鱼96%虹鳟75%)但因受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限制,其生物学效益受到一定影响添加赖、蛋氨酸则可提高其利用率。

  2 棉籽饼(粕)

  2.1 主要抗营养因子及危害

  棉籽饼中含粗蛋白质33%~42%,其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棉酚和环丙烯类脂肪酸。

  棉酚属于细胞、血管和神经性毒物,损害心、肝、肾等实质器官,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能在神经细胞中积累使神经系统的机能系乱;在体内可与许多功能性蛋白质和重要的酶结合,使它们失活,与铁离子结合,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缺铁性贫血;影响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使繁殖力降低;影响蛋品品质,使蛋黄颜色发生变化。

  环丙烯类脂肪酸主要是对蛋品质量有不良影响,形成“桃红蛋”。

  2.2 处理方法

  主要采用化学处理法、微生物法及遗传育种方法。

  2.2.1 化学处理法:常用方法是加入硫酸亚铁、碱,使游离棉酚破坏或转变为结合棉酚,从而使毒性降低。

  2.2.2 微生物法: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破坏棉籽饼中的抗营养因子,但现在面临大面积推广使用的问题。

  2.2.3 遗传育种法:通过育种的方法获得无色素腺体棉花品种,从而消除棉籽饼中的抗营养因子。

  2.3 合理利用

  棉籽饼的饲用价值与豆粕相比蛋白质含量为豆饼的79.6%,可消化粗蛋白质(猪)为豆饼的73.6%,消化能(猪)为豆饼的83.2%。棉籽饼中赖氨酸含量少,蛋氨酸含量较高。与大豆饼粕按1:1混合饲喂,效果比单喂好。

  猪、鸡对棉籽饼中蛋白质的消化率达80%左右,其能量猪消化能为2600~3000Kcal/kg,鸡代谢能为1 600-2300 Kcal/kg。如果用5%、10%和15%不去毒棉籽饼饲喂肥猪,效果良好,其饲料报酬分别为3.57、3.57。用棉籽饼喂鸡,可代替豆饼蛋白质的一半((18~50日龄)和全部(50~80日龄)如加入少量鱼粉或赖氨酸及蛋氨酸,同豆饼相比,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无显着差异。用棉籽饼饲喂蛋鸡,也未见不良影响,不过所产蛋中的蛋黄颜色变浅,不好贮存。棉籽饼对反刍动物的利用价值更大,对牛犊棉籽饼可占精料的20%。种公牛可占30%。乳牛如没有谷物饲料配合,会影响产乳量,降低乳品质量。对肉牛以棉籽饼为主要原料并充分喂给优质过去毒或限量添加。再补充胡萝卜素和钙,其增重效果很好。

  3菜籽饼(粕)

  3.1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及危害

  菜籽饼含粗蛋白质35%~40%,虽然没有豆粕高,但其蛋白质的质量优于豆粕。菜籽饼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硫葡萄糖甙、芥子碱、单宁、植酸。硫葡萄糖甙本身无毒但其水解产物恶唑烷硫酮(OZT)、异硫氰酸酯(ITC)、腈对动物有毒性作用。OZT是菜籽饼中的主要有毒成分,阻碍甲状腺素合成引起腺垂体促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肿大,同时使动物生长缓慢。ITC有辛辣味,影响菜籽饼的适口性,并且ITC中的SCN-与I-竞争,浓集到甲状腺中去,抑制了甲状腺滤泡细胞富集碘的能力,导致甲状腺肿大,动物生长速度降低。轻则抑制动物生长,引起动物肝、肾肿大。

  芥子碱有苦味,是引起菜籽饼适口性差的主要因素。芥子碱还与腥味蛋的产生有关,由于芥子碱在鸡的胃肠道中可分解为芥子酸和胆碱,胆碱进一步转化为三甲胺,褐壳蛋系的鸡种体内缺乏三甲胺氧化酶,三甲胺不经氧化直接进入蛋黄并逐渐积累产生腥味蛋,降低蛋品质。

  单宁、植酸影响动物的采食量,降低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3.2 处理方法

  菜籽饼中有毒物质的去除主要采用化学去毒法和微生物法、油脂加工新工艺法。

  3.2.1 化学去毒法:采用加碱、氨、硫酸亚铁等进行处理,可以破坏菜籽饼中的硫葡萄糖甙和芥子碱。

  3.2.2 微生物法:是-种很有前景的去毒方法,主要通过细菌和真菌产生微生物降解酶来去除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对饼(粕)中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2.3 油脂加工新工艺法:在油脂加工业中采用菜籽脱皮和膨化浸出的新工艺,脱皮后的菜籽粕粗纤维含量大大降低,而且,可以去除大部分芥子碱、单宁等酚类化合物。

  3.3 合理利用

  菜籽饼赖氨酸的含量相当于夏饼赖氨酸含量的75%左右。但明显需棉籽饼粕含量,其蛋氨酸含量相当于豆饼蛋氨酸含量的150%左右。菜籽饼赖氨酸的有效性较低,而蛋氨酸的有效性较高,其它必需氨基酸的有效性差异较小。总的说来,其必需氨基酸的有效性稍低于豆饼。菜籽饼和豆饼各有长处,前者有效蛋氨酸含量较多,而有效赖氨酸的含量差些,后者有效赖氨酸含量丰富而有效蛋氨酸不足。实践证明,菜籽饼与豆饼或棉饼搭配使用其效果较好。采用棉、菜籽饼搭配饲喂畜禽,一方面可以控制毒素的含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蛋白质的营养效应。日粮中,对于棉、菜籽饼之间的比例,看法不一。专家认为棉、菜饼以1:1的比例配较好,其效果与大豆饼--鱼粉型的日粮相近。认为日粮中棉、菜饼以7:3的比例要好于1:1的比例。专家认为棉、菜籽饼以2:1的比例,可以使氨基酸互补,明显提高蛋白质的饲养效果,降低饲养成本,并与日粮中配12%的大豆饼饲养效果相当。还有专家则认为棉、菜饼之间的比例要视畜禽品种不同而异,生长猪:棉(10%~12%)菜(8%~10%);仔猪、母猪:棉(10%)、菜(5%);鸡:棉(8%)、菜(8%),并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赖氨酸,方可获得明显效果。为合理使用各种饼粕饲料,需注意用量,有条件的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再用作饲料。

  综上所述,饼粕类饲料利用时,除了有效去毒外,为了达到饲料营养平衡,各类饼粕应搭配使用,控制饲喂量,搭配一定量的青绿饲料,且忌长期单一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