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康农牧上半年预盈11亿元-14亿元,暴增超2倍
得益于养殖管理效能、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养殖成本持续下降,德康农牧今年上半年股价与业绩“双起飞”。
8月7日晚间,德康农牧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录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利润约11亿元至14亿元,而2024年同期录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盈利约人民币3.63亿元。据此计算,公司上半年录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利润同比增长约203.03%-285.67%。
2、7月多家猪企出栏数量环比大降
牧原股份、金新农、神农集团等猪企披露了7月销售简报,它们有一大共性特征,即7月出栏量环比大降。
牧原7月商品猪销量为635.5万头,而6月的数据为701.9万头,环比降幅在10%左右。正虹科技7月销售生猪1.63万头,环比下降38.65%。
金新农,7月销售头数为7.94万头,6月则为11.22万头,环比降幅更是接近30%。
神农集团7月的生猪出栏17.47万头,更是创下今年最低。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7月生猪出栏的大幅下降,主要与年初仔猪出栏量大有关。
3、牧原减少大豆200多万吨/年,节约成本2.34亿元
2025年7月,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公司牧原集团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低豆日粮中豆粕用量降低至4.9%,每头猪减少豆粕31公斤,饲料成本节省了15元,按牧原年出栏7160万头生猪计,一年节约成本2.34亿元,减少大豆用量200多万吨。这一数据引发行业震动。
不仅可以节约豆粕,而且对生态贡献非常大,目前每头猪实现氮减排1.26公斤,如果全国推广豆粕减量,养猪可实现氮减排82万吨。
4、泰森:增收不增利,牛肉亏损,鸡肉亮眼
泰森食品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总体而言,营收微增,净利骤降;鸡肉盈利,牛肉亏损。具体来说:
第三季度总销售额138.8亿美元(同比+4%),但净利润仅6100万美元(同比暴跌68%)。每股收益从去年同期的0.54美元锐减至0.17美元,创三年来新低。
鸡肉业务:调整后营业利润3.45亿美元,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佳业绩。
牛肉业务: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导致亏损1.51亿美元,连续第七个季度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