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涨,其中基准期约收高1.2%,维持在两个月的高位,因中国以外地区的需求可能增加,且美国官员就中美贸易僵局可能缓和的言论继续提供一些支撑。
截至收盘,大豆期货上涨5.75美分到12.75美分不等,其中5月期约上涨12.75美分,报收1053美分/蒲式耳;7月期约上涨11.75美分,报收1062美分/蒲式耳;11月期约上涨8美分,报收1035.50美分/蒲式耳。
成交最活跃的7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048美分到1063.50美分。
盘中基准期约一度涨至2月2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经新闻》周四报道,作为关税谈判的一部分,日本正考虑增加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这让投资者看到了中国以外地区的大豆需求可能增加的希望。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本周表示,作为与中国谈判的一部分,美国可能下调对华关税,但北京方面周四否认正在进行贸易谈判。
而特朗普坚称,美中贸易谈判正在进行中,否认了中国关于尚未进行任何谈判的说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反制关税使得进口美国大豆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芝加哥豆油价格飙升,也对大豆价格构成了支撑。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17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大豆净销售量为277,000吨,较上周减少50%,较四周均值减少25%。这一数据接近贸易预期的低端。2025/26年度净销量减少100吨,相比之下,一周前为181,800吨。埃及、中国、荷兰、墨西哥和日本是前五大出口商。
巴西植物油行业组织ABIOVE的一位主管表示,到2025年,巴西将向中国出口更多大豆,并向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的客户出口更多豆粕。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维持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不变,仍为4860万吨,略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4900万吨。
CBOT表示,从5月1日起,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涨跌停板将从70美分扩大至75美分。
周四,基准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136,897手,上个交易日为130,250手。空盘量为353,781手,上个交易日为342,898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