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中国的“兔年”。闲暇之余,咱们还是聊一聊玉米,也许,帮助一部分人在2023年避免玉米的高温热害,是对一部分人最好的祝福。
可以很容易地预测到,2023年,一少部分种植户避免了玉米高温热害,仍有一大部分种植户依然遭遇空棵、花粒、苞叶包不住果穗顶部等高温热害引发的减产损失;一少部分种子经销商避开的玉米高温热害的困扰,一大部分种子经销商仍然会被品种不耐高温热害而“焦头烂额”——因为,选择就代表了结果,选择错了=就是错了(侥幸心理只会让你“回到解放前”)。
第一,厄尔尼诺现象,导致2023年全球气温“创记录的新高”
这是参考消息网在1月上旬发布的消息。而且,此前已经有中国种子协会发出的预警:玉米高温热害今后将是“常态化发生”。
第二,马庆教授提醒:连续三天≥35℃或者一天≥38℃,玉米就会发生高温热害
特别是在高温热害频发的“五省二市”(冀、鲁、豫、苏、皖、京、津),抗高温品种、耐高温品种一定出在这些区域——虽然这些区域培育的品种未必都抗(耐)高温,但要是抗(耐)高温的品种大概率要是这些区域培育的,因为如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样,你总不能指望来自日本或来自韩国的玉米品种耐高温吧?!
第三,杨利华研究员提醒:苞叶短,苞叶“包不住果穗顶部”的品种,属于对高温敏感品种
具体情况,可以看下面的视频。
第四,958及958类型的品种,也有高温热害
据掌握的资料,2022年的高温热害,以及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的高温热害,958以及958类型的品种,也有高温热害发生。
第五,赵久然院士提醒:抽雄到吐丝的间隔期越短,耐高温能力越强
例如“京科627”在抽雄的当天或次日就可以吐丝,很快地完成授粉,属于十分珍稀的耐高温品种。
第六,刘新超先生介绍,花粉颗粒大、花丝粗的“热改型”品种,抗高温能力强
利用“热带种质”改良的夏玉米品种,具有“花粉颗粒大、花丝粗”的特点——花粉活力强、花丝活力强,属于当前最先进的抗高温品种类型(最大的区别是,不同于市场上多见的“籽粒细长”类型品种,“热改型”品种“籽粒横宽”)。
第七,尹洪雨先生介绍,根系发达的品种,同样遇到高温热害,可以“同比增产”显著
他介绍说,这个很好鉴别,拿到玉米种子后,打开一袋测试发芽率的同时观察根系:节根“又粗又多”+节根上须根多,就非常好。如果节根少且细以及须根少,就不如前者。
第八,张德彦先生介绍,2个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混播,可以又抗高温又省肥高产
张德彦是种田大户,又是合作社负责人,他已经连续2年进行了“红加粉混播”——或许,再好的品种也不是没有缺点(只是缺点少或缺点小),也需要“抗性互补”。
第九,如果你不慎购入了不耐高温的品种,退种子不成,混播可以提升29%以上的授粉率
有些人为了礼品,或图吃一顿、图喝一顿而买了“自己也不知道好不好的种子”,退种子又退不掉,采取一个抗高温品种与之混播,至少让你少减产——注意,如果一些“小精人”用2个
“赖品种”随意混播,还是会减产的,因为那是“赖+赖”。
“好品种”+“好品种”混播=好上加好。
“好品种”+“赖品种”=不太赖。
“赖品种”+“赖品种”=赖。
所以说,一定要选择综合抗性好的品种,而且属于不同类型的品种,以实现“抗性互补+授粉互补+根系互补”,不但玉米种植安全,而且“省肥一半”也可以轻松强过地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