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环境、高产原理等等,都截然不同。
1,小麦收获期就那么两三天,稍微晚熟一天半天的,就没有联合收割机了。
2,小麦后期容易遭受干热风和高温逼熟,晚熟品种如果“根系不发达”(审定公告的千粒重低于45克),再加上“亩成穗偏少”(以审定公告为准),减产风险巨大。
3,小麦收获期容易发生冰雹或狂风暴雨,很容易导致小麦损失巨大。
4,玉米的灌浆期温度的要求:下限是15℃—17℃,上限是28℃—30℃,最适宜温度是下限20℃—24℃。所以说,秋天“秋高气爽”的条件,正好利于玉米灌浆。
5,过去的老品种“郑单958”(原来病害不太严重),夏播最佳收获期是10月10日,产量达到最大化。见下图。
6,当前,夏玉米只要能够“活秆成熟”,可以增产19.8%——无成本地“白捡”1/5以上的纯效益,傻子才不要呢(当然,你选择的品种如果不耐高温、不抗倒、不抗病、不抗旱,早早地早衰了,那就损失大了)。
7,晚收获玉米,推迟小麦播期,利于小麦的抗冻、抗病、抗冻——因为,小麦的适宜播种温度为14℃—16℃(甚至再晚播一些也没事,只要适当增加播量即可),这个时候播种小麦利于培养小麦壮苗,提升抗性,利于“同比增产”。
一些人“着急忙慌”地早早播种小麦,一方面让玉米损失了1/5以上纯效益,一方面诱发小麦旺长而冻害,或招惹“放羊人”的践踏,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