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中杂草繁多,生长速度快,对玉米的危害不容小觑。喷施除草剂,无疑是防除玉米田杂草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然而,玉米田除草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使用要求颇为严格,一旦操作不当,药害极易发生。那么,最晚应在何时喷施除草剂呢?
一般来说,当玉米进入拔节期,叶片超过6片时,植株体内的玉米酮会明显减少,其抗除草剂的能力大幅下降,对除草剂的敏感度则显著提升。此时施药,药害很容易出现,具体表现为叶片白化、生长点受到抑制,严重时幼苗甚至会干枯死亡。因此,常用的玉米田除草剂,最晚安全施药期应控制在玉米5叶期前,大致为苗后30 - 35天。
在玉米5叶期之前,心叶还包裹在“喇叭口”内,药液难以直接接触到幼嫩组织,所以玉米的抗药性相对较强。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杂草大多处于2 - 4叶期,尚未形成茂密的冠层,药液能够充分接触杂草,除草效果最佳。另外,此时玉米植株体内合成的玉米酮含量最高,抗除草剂的能力最强,玉米也就不容易出现药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像烟嘧磺隆、二甲四氯钠、氯氟吡氧乙酸等除草剂,最好在玉米3 - 5叶期使用。一旦叶片超过6片,就最好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例如硝磺草酮、环磺酮、苯唑草酮、莠去津、特丁津等品种。
玉米田除草剂选择性强,使用要求严格。在喷施之前,建议农户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依据玉米品种特性、土壤墒情以及杂草发生规律来选择除草剂,并且优先考虑添加安全剂的复配制剂,以确保防效与作物安全达到平衡。切不可盲目喷施,以免引发药害。要是错过了安全窗口期,就应改用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方式,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