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不少老乡唠嗑发现,好些人种玉米都栽在"想当然"上。老话说"种地不靠天,收成难保全",这玉米从下种到出苗的门道,可全藏在温度和时机的把握里。今儿咱就掰开揉碎了讲讲这些关键窍门,保管您听完就能用上。
     一、种子发芽的"温度密码"要摸清

  种子下地就跟坐月子似的,温度不合适准出问题。先说这最低温度线,土壤温度要是没到10度,种子就像进了冷库,别说发芽了,连呼吸都费劲。这时候下种,种子在土里憋着不发芽,时间一长就沤烂了,可别信什么"早种早收"的歪理。

  再说这最舒坦的温度段,25-30度那真是种子的"黄金窝"。您要是把温度控制在这个区间,种子就跟打了鸡血似的,5天就能破土。有回我特意做过对比,同一袋种子,25度下种的比20度早出苗3天不说,出苗率还高了四成。

  遇上高温天可千万别犯倔。35度往上的地温,嫩芽就跟进了蒸笼似的。去年邻县有户人家不信邪,大暑天补种玉米,结果出苗七零八落,最后亩产还不到正常年景的一半。

  二、露天种植要"看天吃饭"

  北方种地的老乡得记住,四月下旬到五月初才是正经下种时候。特别是东北那疙瘩,得等地温稳稳当当过了10度线。前年我们屯里有几户图早,四月中旬就下种,结果赶上倒春寒,种子全烂地里,最后还得重新买种补种。

  长江流域的老乡可得抓住两季机会。春玉米最迟别拖过四月初,秋玉米赶在七月底前下种。有经验的老把式都知道,秋玉米要是种晚了,赶不上九月的凉快天授粉,结出来的棒子都是"秃顶"的。

  教您个土法子测地温:拿根老式温度计,插进土里五公分深。每天上午十点测一次,连着五天都不低于12度,这就是老天爷给的播种信号。可比看黄历准多了!

  三、老辈人传下的"土方子"

  播种前得先看墒情,这可比浇水实在多了。抓把土攥成团,松手能散开说明正好,要是黏成一坨就得晾两天。去年我们村有户人家不看墒情就下种,结果种子全闷在板结的土里,最后出苗还不到五成。

  早春种玉米的可得学会"穿衣戴帽"。铺层透明地膜,既能让地温升个两三度,又能挡住杂草。您别看这层塑料膜薄,关键时刻能顶大事。前年春天寒流来得猛,铺膜的地块出苗率比没铺的高了六成不止。

  雨后抢种最要不得。刚下完暴雨的地看着湿润,其实底下都是"死水"。这时候下种,种子就像泡在汤锅里,不出三天就得烂根。得等地皮发白,表层土略干再下种,这才是老把式的心得。

  说到底,种玉米就是个"精细活"。温度卡准了,时机拿稳了,再配上老祖宗传下的土法子,保准您地里的玉米杆子壮、棒子沉。把这些门道转发给种地的亲戚朋友,今年咱们一块儿盼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