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时期对水肥需求不同,科学精准的水肥供给是满足玉米高产的关键。水肥一体化技术,向根部土壤适时适量、集中高效供应水分和养分,及时有效满足作物水肥需求,是实现玉米密植、水肥精准调控,支撑单产提升的关键举措。

  一、适宜区域

  适宜有水源条件的粮食作物产区,利用水肥一体化解决传统种植前期水肥供应不均匀导致出苗不匀不齐问题,中后期水肥供应跟不上导致密群体弱个体、穗小粒轻等问题,实现“群体足、个体壮、穗大籽多粒饱”,实现水肥效率和产量双提升。

  二、玉米水肥一体化模式

  滴灌水肥一体化和喷灌水肥一体化是玉米在生产中常用的水肥一体化模式。

  (一)玉米滴灌模式

  玉米播种时使用附有铺设滴灌带功能的播种机或播种后人工铺设滴灌带,滴灌带铺设在小行或等行距的中间位置,滴灌带可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类型。

  (二)卷盘式喷灌模式

  卷盘式喷灌机在田间地头与供水管道或给水栓出口连接,采用高压喷头,通过高压水空中雾化。卷盘式喷灌机可在各种大小,形状和地形坡度起伏的地块使用,移动灵活,适合灌溉各种高杆和矮杆的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是大田作物比较适宜的灌溉模式。管盘式喷灌容易受到风的影响,所以大风天气尽量避免使用或减小喷灌强度去使用。

  (三)指针式喷灌模式

  指针式喷灌机最先起源于美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控制面积大、作业效率高等特点,更适宜于规模化种植。支轴座中心管下端与井泵出水管或压力管相连,按对应的喷灌系统操作流程进行使用,对砂土和砂壤土更具优越性。灌溉面积通常为圆形,加末端喷枪可灌一部分地角,增加地角(臂)系统几乎可灌溉正方形。

  三、水肥用量及时间

  根据夏玉米的需水需肥规律,结合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和实时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灌溉施肥。

  (一)肥料的选择

  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需选用水溶性好的肥料,选用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应选择纯度高、杂质少、易溶解的固体肥料或液态肥料,应避免不同肥料混合后产生拮抗作用或产生沉淀。水肥一体化用氮肥可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较快的尿素。

  (二)夏玉米灌水量及时间

  夏玉米生长正值雨热同期,可结合降水情况进行测墒补灌。播种后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5%时,滴灌出苗水15 m3/亩左右;拔节期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0%时灌水15-20 m3/亩;大喇叭口期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5%时灌水20-25 m3/亩;吐丝期至吐丝后15-20天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5%时灌水20-25 m3/亩;灌浆期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5%时灌水10-25 m3/亩。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此期应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不低于70%,灌浆期应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不低于60%,墒情较差时应及时进行灌溉。

  (三)夏玉米施肥用量及时间

  总养分施用量建议为氮(N)15-18公斤/亩,磷(P2O5)7-9公斤/亩,钾(K2O)8-10公斤/亩,其中70%-80%的氮肥及40%钾肥分3-4次在拔节至灌浆期随水追施。花粒期,有条件的可结合“一喷多促”用无人机喷施1%~2%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防止叶片早衰,延长灌浆持续期,增加粒重。缺锌地块可底施或水肥一体化追施一水硫酸锌1-2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