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9月22日消息:截至9月19日当周,全球油籽市场全线下跌,主要因为北美油籽收获上市带来季节性压力,而市场瞩目的中美领导人通话并未带来市场期待的贸易破冰,美国生物燃料政策不确定性带动豆油下跌。
周五(9月19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11月大豆期约报收10.25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1.98%;10月船期1号黄大豆在美湾的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10.86美元,下跌1.16%。12月豆粕报收每短吨284美元,下跌1.6%;12月豆油报收每磅50.62美分,下跌3%;泛欧交易所1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473.25欧元/吨,上涨0.1%;加拿大1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618.6加元/吨,下跌3.30%;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每吨412美元/吨(含33%出口税),下跌2.14%。周五,ICE美元指数报收97.27点,比一周前上涨0.13%。
总体而言,过去一周全球大豆市场呈现先扬后抑的震荡走势,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生物燃料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全球供应压力等多重因素。
从贸易谈判来看,市场最初对中美领导人通话抱有期待,但是周五会谈后的声明中未提及大豆采购的具体承诺,导致市场失望情绪蔓延。尽管双方确认将继续推进谈判进程,但是由于缺乏即时采购承诺,美国大豆季节性销售窗口正在缩窄。目前美国25/26年度大豆出口销售总量仅为1028万吨,同比下降36%。其中传统头号买家中国的采购量仍为零,而去年同期中国已订购580万吨新豆。
美国生物燃料政策不确定性也给市场带来额外压力。美国环保署(EPA)就小型炼油厂豁免重新分配方案提出0-100%的选项,并开启45天公众评论期,此举未能提供市场期待的政策澄清,因此芝加哥豆油期货连续三日大幅下挫,持仓量增加表明新空持续入场。8月份美国生物柴油(D4)RIN生成量降至5.46亿份,较前月的6.35亿下降14%,反映生物燃料需求疲软。
全球供应庞大的前景进一步压制市场。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首次预测巴西新作大豆产量达到1.7767亿吨(美国农业部预测值为1.75亿吨),出口预估维持1.12亿吨。罗萨里奥交易所预计阿根廷新季谷物出口将创1.051亿吨纪录,其中大豆产品占重要份额。同时中国继续转向多元化采购,中粮集团近期从澳大利亚采购54万吨油菜籽,替代受反倾销税影响的加拿大供应。
天气方面,美国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降雨虽有助于改善土壤墒情并为冬小麦种植提供利好,但对大部分成熟期作物而言可谓"为时已晚"。河流水位上升可能改善运输条件,但收割进度加快预计将增加市场供应压力。
展望后市,市场仍需关注三大关键因素: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最终单产确认以及生物燃料政策走向。尽管当前市场面临重重压力,但任何中美贸易协议的突破或南美天气问题都可能为市场提供反弹契机。短期内,市场预计将维持震荡偏弱格局,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未来中美领导人是否举行会晤,以及EPA最终的生物燃料政策决定。
下面是过去一周大豆市场的重要信息汇总。
中美领导人通话未涉及农产品贸易,市场人气利空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周五上午进行了电话贸易谈判,未来几周可能还会进行面对面会谈。世界两大经济强国希望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自5月以来,双方已启动四轮贸易谈判。谈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大豆方面,因为中国尚未订购任何新作大豆。在2024/25年度,中国约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45%。
根据初步报道,两国领导人的谈判在重启农产品贸易方面并未取得多大成效。双方没有提到任何具体的农产品,这令市场感到失望。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在新年度开始近两周后,中国仍未订购任何美国新作大豆——这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大豆库存充足,表明该国有耐心和能力等待,并且愿意将大宗商品作为更广泛的贸易谈判中的筹码。
美国农业部:干旱范围扩大,大豆优良率连续第三周下滑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周报显示,截至9月13日,美国大豆优良率连续第三周下滑,从一周前的64%降至63%,和分析师预期相符。本周首次发布的大豆收获进度为5%,低于去年同期的6%,但是高于五年均值3%。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9月16日,美国大豆处于干旱地区的比例为36%,一周前22%,去年同期33%。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周六发布的降雨云图显示,9月21日到24日,中西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其中密苏里州大部和堪萨斯州东南部的雨量较大,估计在1.75英寸到3.00英寸,其他地区的雨量估计在0.75英寸到1.25英寸。
美国新豆出口总销量同比落后36%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9月11日当周,2025/26年度美豆净销量为92.3万吨,高于一周前的54.1万吨。2025/26年度迄今总销量为1027.7万吨,同比减少35.7%。美国农业部预计2025/26年度大豆出口同比减少10.1%。
截至9月11日,新豆销售总量占到美国农业部全年目标的22%,而历史均值为43%。中国仍未采购任何美国新豆,而去年同期为594.3万吨。
从全球报价来看,9月18日,美湾大豆FOB报价为407美元/吨,与上周持平;巴西大豆帕拉纳瓜港口报价为447美元/吨,比一周前下跌1美元;阿根廷大豆上河报价为416美元/吨,下跌1美元。
CONAB:2025/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同比增长3.6%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周四发布首份2025/26年度作物展望报告,预计新季大豆产量将达到近1.78亿吨,达到创纪录的1.7767亿吨,比上年增加约3.6%。
由于美国大豆出口减少,2025/26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可能达到约1.12亿吨,高于本年度的约1.06亿吨。巴西大部分大豆产量销往中国。CONAB表示,中美之间的关税争端,往往会引发国际需求的调整,这可能会重塑贸易流格局,并为其他出口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巴西2025/26年度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开始。咨询机构AgRural周一表示,截至9月11日,2025/26年度大豆播种进度达到全国总播种面积的0.12%,高于一周前的0.02%,也高于去年同期的0.06%。
目前大豆播种主要是在帕拉纳州进行,但是马托格罗索以及圣保罗州也已经开始大豆播种。由于土壤水分偏低,马托格罗索的播种进展迟缓。
加拿大统计局:2025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预期增长4.1%,因单产改善
加拿大统计局和加拿大农业部(AAFC)联合发布的9月份产量报告显示,根据卫星影像和农业气候数据产量模型的估算,2025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预期将增加4.1%,达到2000万吨,因为单产改善。
报告显示,今年加拿大油菜籽单产预计增加6.2%,达到每英亩41.2蒲。这将有助于抵消收获面积下降的影响。油菜籽收获面积预计下降2.0%至2140万英亩。
NOPA:8月份大豆压榨量降至1.8981亿蒲,但高于市场预期
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的月度报告显示,8月份NOPA会员的大豆压榨量为1.8981亿蒲,环比减少3.0%,创下近一年来最低水平,但是同比增长20.1%,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也超过分析师预测的1.82857亿蒲。美国农业部9月份预测2024/25年度美国大豆压榨量为24.30亿蒲,同比增加6.3%。2025/26年度压榨量将提高到25.55亿蒲,同比提高5.1%。NOPA报告还显示,截至8月31日,会员企业的豆油库存为12.45亿磅,比7月底的13.79亿磅减少9.7%,创下8个月来最低,但是较去年同期提高9.4%。报告发布前,分析师的预测为12.98亿磅。
国际谷物理事会: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期调低至4.29亿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周四预测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4.29亿吨,较上月预测值下调100万吨,但仍比上年的4.28亿吨增加0.2%。本月产量下调主要是因为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调低200万吨,部分被巴西大豆产量预估调高150万吨抵消。
2025/26年度全球大豆贸易预计为1.846亿吨,较上月调高90万吨,主要反映中国进口上调。中国大豆进口预计为1.11亿吨,较上月调高150万吨,同比增加2.8%。
全球大豆消费量调高100万吨,从上月预测的4.30亿吨调高到4.31亿吨,也高于上年的4.16亿吨。经过上述调整,大豆期末库存调低200万吨至8300万吨,低于上年的85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