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之一——味精蛋白

  味精蛋白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味精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副产品,味精蛋白不同于豆粕、小麦等植物性蛋白,更类似于鱼粉、蚕蛹等动物蛋白饲料。

  其主要营养特点:

  1、蛋白质含量高,约含65—70%,且质量稳定,其中氨基酸约58%~62%,主要包含谷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其营养成分含量受发酵工艺和原料的影响而不同。

  2、含有其他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各种酶等营养成分。

  3、富含多种含有活菌等有益菌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消化酶、促生长因子,具有帮助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各种营养成份的独特效果。

  4、可提高饲料的鲜味,具有诱食作用。

  5、发酵原料为玉米等粮食原料,不含有抗营养因子和其他药物残留。

  味精蛋白是一种绿色、高效微生物蛋白饲料,无毒副作用,可代替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的使用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合理添加量:畜禽:3—5%    水产:5---8%;

  适合群体:水产料、牛料、鸡料、鸭料、猪料、虾料及高档料,中小型料厂。

  饲料添加剂之二——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作用:中和胃酸,溶解粘液,降低消化液的粘度,并加强胃肠的收缩,起到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作用。碳酸氢钠对家禽的作用尤为明显。

  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能补充家禽因热喘息(呼出CO2过多)造成血液中碳酸盐的减少,从而改善机体的钙代谢。能提高磷在蛋禽体内的移动性。为了形成良好的蛋壳,必须使血中维持适宜的磷浓度,可使蛋禽血夜磷的浓度维持在形成蛋壳所必须的最适水平。碳酸氢钠在消化道中可分解放出CO2,由此带走大量热量,有利于炎热时维持机体热平衡。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可提供钠源,使血液保持适宜的钠浓度。

  蛋鸡  夏季蛋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提高产蛋率和蛋壳强度。

  试验证明,在25—30℃时,环境温度每升高1℃,产蛋率降低1.5%,蛋重下降0.3g长期高于22℃会使蛋壳变薄,蛋重降低。冉汝俊等(1990)在夏季用53周龄蛋鸡进行试验,试验组每只蛋鸡每天在基础日粮(含食盐0.2%)中添加0.3g碳酸氢钠,对照组不添加碳酸氢钠,日粮含食盐0.3%。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的产蛋率、蛋壳密度、蛋壳百分比和蛋壳厚度分别提高11.15%、0.20%、1.10%和3.57%,产蛋率差异显着(P<0.05)。刘深亭等(1987)用京白蛋鸡,在夏季日粮中添加0.5%的碳酸氢钠,结果提高产蛋率3.3%,蛋壳品质增加0.55比重级别,血液碱贮提高45mg/L。   周明(1996)研究了在高温季节蛋鸡日粮中氯化物与碳酸氢盐的适宜配比。在高温季节蛋鸡日粮中添加0.2%氯化钠(日粮氯化物总量为0.35%)和0.2%碳酸氢钠(日粮碳酸氢盐总量为0.38%),能极显着地高提高鸡产蛋率、蛋壳品质和饲料转化率(P<0.01)。蛋鸡日粮中氯化物与碳酸氢盐的适宜配比为35:38。据英国ICI公司科研人员(1988)研究,将碳酸氢钠按0.1%~1.0%的不同水平,在产蛋鸡饲料中连续添加8个月,结果表明,所有添加碳酸氢钠组的产蛋率都增加,蛋壳强度最大可提高8%。在标准产蛋鸡饲料中添加0.3%的碳酸氢钠,添加组鸡产蛋高峰后,随年龄增加产蛋率下降的进程得到了缓和,同时破蛋减少1%~2%。他们还研究了碳酸氢钠和磷的交互作用,饲料中以碳酸氢钠为钠源的钠含量为0.55%时,磷含量为0.30%,其产蛋率为75%;磷含量为0.75%,产蛋率为77%。试验结果还表明,由于碳酸氢钠的添加,氮的利用率将提高3%。

  蛋鸭  夏季蛋鸭日粮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提高产蛋率,减少破软蛋率、死亡率。  吴灵千等(1998)报道,盛夏季节在蛋鸭日粮中添加0.4%碳酸氢钠,同时把食盐用量由0.3%减少到0.15%,产蛋率提高5.8%,差异显着(P<0.05);破软蛋率、死亡率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极显着(P<0.01);饲料报酬提高6.8%差异显着(P<0.05)。  肉鸡  在肉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提高肉鸡胴体等级和增重、减少饮水量、改善垫料状况、减少死亡率以及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  在肉鸡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0.1%~0.5%,对提高肉鸡胴体等级和增重都有明显效果。英国研究人员报道,用碳酸氢钠代替氯化钠作为肉鸡饲料中的钠源,鸡的饮水量减少,垫料状况得到改善。当日粮含钠量为0.12%~0.28%时,4周龄肉用仔鸡体重,喂碳酸氢钠日粮组为889g,喂氯化钠日粮组为861g,经方差分析差异显着。 在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还能减少死亡率以及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Owen(1994)等研究表明,在玉米一豆粕实用日粮中加入碳酸氢钠使日粮碱化,大大降低了腹水症的发生率。在高海拔环境下(摸拟3000m海拔高度的低压室内),饲喂基础日粮的肉鸡有42%死于腹水症,而在基础日粮中加入1%碳酸氢钠仅24%的肉鸡死于腹水症,死亡率显着地降低。据Phelps(1989)研究,在每1kg加90g鱼粉的肉鸡饲料中,添加10g碳酸氢钠显着地降低了鸡胃糜烂的发生率。日本山梨县畜产试验场(1990)研究表明,在舍温达28℃以上时,在肉鸡42~63日龄日粮中添加0.63%的碳酸氢钠,其死亡率为4.88%,而未添加组的死亡率为7.85%,从维持鸡体的酸碱平衡考虑,添加碳酸氢钠能减少因热射病造成的死亡

 

  饲料添加剂之三——抗生素替代品丁酸钠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饲用抗生素所带来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措施严格控制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我国农业部在2011年表示,为提升消费者对畜牧产品的信赖,拟计划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今年三月底,美国法院判决全面禁止饲料使用抗生素。因此,开发抗生素替代品成为饲料添加剂研究的热点。

  一、丁酸钠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短链脂肪酸(SCFA)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丁酸。主要来自大肠中厌氧杆菌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酵解作用,是结肠上皮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作为一种生物调节剂,丁酸在维持细胞的分化和结肠上皮的完整性、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具有游离性和挥发性的特点,饲料生产中将其制成相对稳定的钠盐———丁酸钠。丁酸钠具有无污染、无有害残留和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等特点而逐渐成为最具潜力的动物保健品和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二、丁酸钠理化性质

  丁酸钠产品呈白色至类白色,可吸湿性的粉末, 似绒毛状,具有特殊的奶酪酸败样气味,易溶于水,水溶液pH值呈碱性。本品在常规贮存和搬运条件下,处于室温和密封状态下稳定,但勿与性质相反的物质、 粉尘、过热物品、强氧化剂混存。本品可能产生的有害分解产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钠、过敏性和有毒的烟尘与气体,也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眼和皮肤过敏、消化道和呼吸道应激。

  三、工业级丁酸钠不可在饲料中使用

  饲料级丁酸钠与化工级丁酸钠具有明显的区别。动物口腔粘膜细柔,感受能力强,若用低价、 低质的化工级丁酸钠作为诱食剂时能引起动物粘膜灼伤,导致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

  四、丁酸钠的营养生理功能

  1 是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丁酸是肠细胞偏爱的能量,丁酸钠在肠腔内吸收,通过氧化可快速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无需经过肝胆吸收和复杂的三羟循环系统,可以直接为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是肠上皮细胞的快速能量源。

  2 改善小肠形态,促进小肠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道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幼年动物消化道不完善,小肠绒毛和隐窝发育不成熟,且消化酶分泌不够,导致幼年动物营养素吸收能力差。试验证明,丁酸钠是提高肠绒毛增殖和隐窝增深的激活剂,可扩大肠吸收面积。

  3 维持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增强动物免疫功能。

  4 具有杀菌抗茵功能,维护胃肠道内有益微生物菌丛,丁酸透过细胞膜抑制有害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生长,促进胃肠道内有益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等)的生长,使胃肠道微生态处于正平衡,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减少动物腹泻,起到部分替代抗生素的作用。

  5 丁酸钠具有特征性气味,能诱导动物采食。断奶后幼畜对日粮中母源性物质仍然保留依赖性。猪奶干物质中含有超过3.8%的丁酸盐,因此,丁酸钠在仔猪教槽料和反刍动物代乳料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6 改善结肠血液循环,有利于肠道术后创口愈合。

  7 丁酸钠能抑制肠粘膜的炎症反应。有利于降低肠道疾病发生率,减少细菌或食物抗原跨粘膜迁移,有利于结肠炎的愈合和降低腹泻率。

  8 刺激胰腺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消化酶水平,提升肠腔内乳糖、麦芽糖和蔗糖浓度。

  9 增加动物对葡萄糖的利用。

  五、丁酸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丁酸钠可以提高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增强动物健康水平。减少腹泻和死亡率。

  1 在猪上的应用效果

  在猪断奶后饲喂含丁酸钠的日粮,结果表明,试验组猪日增重提高了23.5%,日采食量增加了8.9%,由于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实际的饲料消耗减少了11.8%。利用20头8周龄仔猪 [(9.2±1.4)kg]研究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仔猪日粮中添加丁酸钠0.8 g/kg,提高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20%和采食量16%。选取28日龄健康、体重一致的断 奶仔猪108头,分为3个处理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 0.1%丁酸钠)、抗生素组(基础日粮+60 mg/kg盐霉素)、复合组(基础日粮+0.1%丁酸钠+60 m/kg盐霉素),结果发现仔猪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 丁酸钠可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在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0.1%丁酸钠可以降低仔猪腹泻率,尤其是断奶后7 d效果显着。给早期断奶仔猪日粮添加0.3%丁酸钠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丁酸钠在繁殖母猪中的应用

  可提高母猪对钙吸收率,延长母猪种用时间;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提高泌乳量,提升乳脂率;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高母猪健康水平;维护内环境平衡,增强抗热应激能力;通过乳汁进入仔猪体内,减少仔猪胃肠道疾病发生。

  2在鸡上的应用效果

  随着丁酸钠剂量的增加,蛋鸡产蛋率不断提高,料 蛋比逐渐降低,但对蛋重没有影响。研究发现,与丙酸盐等其它有机酸盐不同,丁酸盐不限制采食量。研究表明饲喂0.2%丁酸盐对肉鸡采食量无不良影响,且0.2%丁酸钠组肉鸡体重最高;在整个42 d肉鸡生长期中,饲喂0.4%丁酸盐甘油酯对肉鸡的生产性能没有副作用。给鸡饲粮中添加500、2 000 mg/kg的丁酸 钠能显着增加0~21日龄的鸡体重;显着提高饲料转化率。

  3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效果

  向皱胃内灌注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盐溶液后,血清胃泌素水平显着升高。皱胃输注丙酸或丁酸后的血浆胃动素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瘤胃发酵终产物会影响瘤胃乳头的生长。研究表明,丁酸能刺激瘤胃上皮发育,幼龄反刍动物瘤胃上皮的发育主要依赖碳水化合物发酵所产生的SCFA,相比之下,大体积纤维性饲料的刺激并不重要。根据试验结果学者们推测,随采食量增加,瘤胃上皮组织的代谢强度增加,而其中乙酸、丙酸代谢量无显着变化,仅有丁酸代谢量增加接近显着水平,认为采食量增加引起的丁酸产量增加 可能刺激了瘤胃上皮代谢,使瘤胃乳头增生和瘤胃组 织重量增加。给哺乳小牛瘤胃内注射不同剂量(0、 22、44 g)的丁酸,观察其对血浆中血管加压素和酮体浓度的影响发现,丁酸组增加了血浆中酮体浓度并成剂量依赖性,且其持续时间长达4 h;同时丁酸组的血管加压素浓度也显着增加,且在15 min~2 h内,44 g 剂量组血浆中血管加压素的浓度显着高于22 g剂 量组。这说明丁酸可能有助于提高肝的生酮作用。

  六、用法用量参考

  乳猪(断奶-15 KG)添加量1.0~1.5kg/T全价料。

  仔猪(15-30KG)添加量0.5~1.0kg/T全价料。

  猪饲粮中的添加剂量为0.1%~0.17%。

  肉鸡和蛋鸡饲粮中的添加剂量为500~2 000 mg/kg。

饲料添加剂之四——益生素

  益生素是采用农业部认可的动物肠道有益微生物经发酵、纯化、干燥而精制的复合生物制剂,是减少或替代抗生素的理想绿色添加剂。益生素(Probiotic)又称微生态制剂或活菌制剂,是一类活性微生物添加剂。

  益生素对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益处在仔猪上最有效,因为仔猪还没有建立稳定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此外,当仔猪使用抗生素进行疾病治疗时,肠内微生物通常被大批杀害。因此,抗生素治疗后服用益生素对动物重建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很有益,这样可以阻止宿主再次发生致病菌定植。

  益生素如何作用

  1.竞争排除 竞争排除的概念是指将所选的有益微生物的培养物,添加到饲料中,与潜在有害的细菌竞争粘附位点和有机基质(主要是碳和能源)。益生素定植并在胃肠道内成倍增殖,阻止其他细菌包括有害菌株如致肠病菌E. coli(大肠杆菌)或者沙门氏菌的粘附。无疑,益生素潜在地减少了感染和肠道紊乱的风险。

  2.细菌抗性 益生素微生物,一旦在肠道建立,会产生杀菌物质或者抑菌物质(细菌素)如乳铁传蛋白、溶解酵素、过氧化氢以及几种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对有害细菌具有有害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降低了肠道pH值(Kelly和King,2001,Conway,1996)。pH值降低部分弥补了断奶仔猪胃盐酸分泌不足的问题。此外,益生素和其他细菌能量和养分的竞争会抑制病原菌生长(Ewing和Cole,1994)。

  正确认识益生菌

  益生素类产品用于疾病,重在于防而不是治;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生产潜能,但对于某些饲料,其配制水平已较高,添加益生素的作用不能显现;肠道菌群平衡理论适用于任伺动物,这也是益生素应用范围广的原因,但并不代表它能“包治百病”。由于菌株有宿主源性,即从猪肠道分离的菌株对猪效果明显而对鸡则未必有效,因不同菌株复合成的益生素产品必有其最适合的使用对象。一般来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初生动物由于肠道菌群未建立或处于不断变化状态,在这期间用益生素要比生长后期已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菌群后效果明显。

  2.宿主肠道内的菌群组成缺乏有益菌或肠道内有反作用菌(即抑制生长的菌)存在时效果明显。否则,如果动物自然接种了大量有益菌或没有反作用菌存在时效果不明显。因此在环境较差条件下效果最为明显。

  3.益生素应持续使用。由于益生菌株间存在着血清型的周期性变异,存留在肠道中的菌株能否继续存在还取决于其竞争性争夺肠黏膜结合位点的能力。

  4.不同生长期的动物需要的益生菌也有差别。对于哺乳动物,断奶前后日粮不同,肠道中营养物质不同,所需益生菌也不同。因此对不同动物应供给专门适用的益生素。

  5.国内外研究已表明,在低水平日粮中使用益生素,其效果比营养较为全面的全价日粮更为显着。

  6.应用益生素时应注意饲料中有无抗生素存在和其含量。-方面,尽管-些益生素菌种(株)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或产生一些细菌素,但使用的菌种绝大多数对抗生素敏感。即使能产生少量的细菌素,也是生物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配合饲料中采用的亚治疗量抗生素剂量,远远超过益生菌的耐受性剂量。

  7.益生素产品在动物上的应用主要起预防和促进生长作用,治疗不如抗生素速度迅速。

饲料添加剂之五——胆碱

  胆碱及期氯化物均为白色结晶,极易潮解,有咸苦味,极易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胆碱系B族维生素类,能调节脂肪的代谢和转化,促进肝脏中的脂类向血液转运,防止脂肪在肝、肾中积累及其组织变性,从而产生肮脂肪肝作用;还能促进氨基酸的再形成,提高氨基酸特别是蛋氨基酸的利用率。

  胆碱可用于家畜的急、慢性肝炎及马属动物的妊娠毒血症;亦可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提高饲料转化率、畜禽增重率和家禽产蛋率。

  氯化胆碱粉,用法是混饲,用于预防脂肪肝;各种畜禽1000ppm;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母鸡、产蛋鸡、肉鸡500ppm,雏鸡、产蛋种母鸡600ppm,仔猪、母猪300ppm,育肥猪250ppm,种马及乘马200ppm,小马300ppm。

  复方胆碱注射液:2ml/支(含氯化胆碱150mg,蛋氨酸40mg,肌醇30mg,维生素B12 40mg)。一次肌注量:马、牛20-30ml,羊、猪4-6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