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全国首列粮食多式联运“一单制”班列从吉林榆树站发车,满载3000吨玉米,经辽宁营口港转运海运至广西钦州港,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显著降低粮食物流成本。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物流畅通维系经济命脉。面对“北粮南运”的庞大需求,“一单制”联运模式不仅架起东北粮仓与南方餐桌的“高速路”,更通过供应链革新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联运模式,畅通粮运“大动脉”。传统跨区粮运需辗转铁路、公路、海运不同主体,分段委托、多次装卸耗时费力。此次“一单制”班列通过“一次委托、一单到底”模式,实现铁路与航运信息共享、责任贯通,客户可全程追踪货物动态,省去协商换装、短驳等繁琐环节。从吉林榆树到辽宁营口港,再到广西钦州港,无缝衔接的运输模式,运输周期从18天压缩至13天。这一举措如同打通了粮食运输的“任督二脉”,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又为南北供需平衡搭建稳定通道,助力“北粮南运”扩容升级。
服务国家战略,端牢民生“金饭碗”。粮食流通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系着百姓饭碗。东北作为粮食生产基地,通过“一单制”模式可快速对接南方市场,稳定粮食供应并平抑价格波动。同时,中粮集团与国铁企业通过“总对总”合作,共享物流贸易数据,实现粮食运输全链路优化,这一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促进“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网络形成,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活水。
深化协同创新,激活发展“强引擎”。此次铁粮合作不仅是运输方式的变革,更是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的实践。通过跨部门信息互通与责任共担,国有企业在粮食供应链中发挥枢纽作用,不仅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配置,更为大宗货物运输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随着此类模式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运行效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从单一运输到多式联运“一单制”,书写着现代物流的中国方案。未来,随着此类创新模式不断完善与拓展,一幅区域协同发展、民生福祉提升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