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8月12日收盘后发布公告,决定自8月14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进口商按75.8%的保证金比率向海关缴纳保证金。8月12日夜盘,菜粕主力合约开盘后一度涨超5%,创下4月份以来新高;菜籽油主力合约一度涨超6%,最高飙升至10333元/吨,创下2023年1月以来最高点。8月13日开盘后菜粕多远月合约涨停,菜油多远月合约涨幅近4%,刷新近两年历史高点。
一、2024年9月以来反倾销调查关键时间轴及影响
本轮中加贸易关系变化始自于2024年8月底,加拿大政府发布公告称,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以及对产自中国的钢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2024年9月3日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后,事件迅速升级:9月26日商务部再启反歧视调查,10月国内油厂抢船抢货,12月加拿大减产与欧洲航运事故叠加推高全球菜籽溢价;同年商务部对加拿大采取的相关限制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不过进入11月之后,随着加方不断释放软化信号,国内对菜系供应的忧虑逐渐降温。2025年2月底,中加举行反倾销调查意见陈述会,市场忧虑情绪再度升温。3月8日,中国宣布对自2025年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子油及油渣饼等加征100%关税。7月产业协会提交最终损害证据,8月12日商务部初裁倾销成立并征收75.8%保证金,标志中加农产品贸易争端进入关税对峙阶段。
二、反倾销调查以来国内菜粕品种反应
自2024年9月反倾销调查启动开始,中加贸易关系变化对菜系盘面扰动开始加剧,但对于菜系不同品种影响存在分化,其中菜籽粕波动整体较菜油更强。
在反倾销调查前,市场相对平稳。2024 年 9 月 9 日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后,市场预期供应减少,菜籽系期货品种价格强势拉升 。菜粕主力合约封涨停板,菜籽主力合约收涨逾 6%,菜油主力合约逼近年内高点。2024 年 10 月后因加拿大对电动车增加关税后又允许企业申请减免对中国电动汽车和钢铝制品等加征的关税,市场预期中加贸易冲突缓和,菜系进口紧张情绪降温,菜系期货价格集体跳水 。菜粕断崖式下跌,菜籽油也跌破震荡区间下沿,下挫至近一个月低位。2025年3月中国宣布对自2025年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子油及油渣饼等加征100%关税。3月10日开盘内盘菜系品种涨停,其中菜粕多合约封板涨停,而菜油相对表现偏弱。整体来看,由于本次中国对加加征关税不涉及进口菜籽,同时2018年之后中国逐步减少对加拿大进口菜油份额,截至2024年,中国进口自加拿大菜油占比不到1%,基本忽略不计,因而关税对国内菜油供应实际影响有限,重点在于情绪面扰动。此后菜油价格在贸易摩擦升水与供应紧张预期支撑下高位运行 。前期因大量进口使得国内菜油库存处于高位,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担忧远月供应下降,加上贸易冲突未缓和,菜油价格在波动中保持相对坚挺。菜粕价格受豆粕替代、生猪存栏预期下降、水产淡季等因素影响,走势相对较弱且波动较大。
三、近十年国内菜籽、菜粕、菜油进口结构变化
从当前的进口品种占比来看,2018年之前,加拿大是中国菜籽、菜籽油、菜籽粕的主要进口来源国。2016年,加拿大菜籽油占中国菜籽油进口总量的92.42%。2018年,加拿大菜籽油在中国菜籽油进口中的占比约为70%-80%。2019-2023年期间,国内进口菜系品种结构出现调整。菜粕来看,2020年之前加拿大菜粕进口量占比高达90%以上,虽然近几年以来有所下滑,但进口量占比依然超过70%。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进口菜籽总量为638.55万吨,其中从加拿大进口613万吨,占比达96%;进口菜粕总量为275万吨,其中从加拿大进口202万吨,占比74%;进口菜油总量为188万吨,其中从加拿大进口仅0.06万吨,占比仅为0.03%。
四、反倾销初裁结论和重点内容
8月12日午后商务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调查结论为: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调查机关初步裁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国内油菜籽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重点内容在于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自2025年8月14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时,应依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12051090、12059090。且对加拿大公司征收的保证金比率为75.8%。征收保证金办法为:保证金自2025年8月14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加拿大的油菜籽时,应依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保证金以海关确定进口货物的计税价格从价计征,计算公式为:保证金金额=(海关确定进口货物的计税价格×保证金征收比率)×(1+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
除此之外,反倾销初裁报告里还涉及到其他关键信息。其中包括特殊市场情形认定,即加拿大政府通过补贴(如低息贷款、农业保险、出口支持等)扭曲油菜籽生产成本,导致产能过剩(2024年过剩701万吨),倾销具有系统性。也包括企业配合度低情况,具体显示为嘉吉等6家加拿大出口商未提供完整成本数据,调查机关采用“最佳可获得信息”(德国市场价)裁定倾销幅度。另外,在公共利益考量方面,商务部强调反倾销措施非禁止进口,旨在恢复公平贸易,保障国内产业链稳定,避免对下游消费造成短缺。
对于后续需要进一步跟进的关注点,我们认为主要需要关注几个部分,首先是关于终裁税率的确定,本次初步裁定未公布具体税率,终裁结果将决定进口成本增幅情况。另外关于相关品种替代进口来源也是需要重点跟进部分,尽管我国对菜粕、菜油在积极寻求多元化进口来源,但对加拿大菜籽进口依存度仍较高,后续能否有效填补加拿大进口缺口仍待解决。同时,进口菜籽供应扰动同样带来一个课题,即我国菜系国内产业升级政策是否推动油菜种植规模化、高油品种研发及压榨技术优化。
五、反倾销初裁结果对菜系品种的影响
短期从价格来看,菜粕期货远月合约涨停,近远月分化明显。远月强势,近月合约受高库存压制。RM2511、RM2601、RM2603合约均在8月13日触及涨停(涨幅8%),主力合约RM2509日内涨超6%。菜籽油主力合约夜盘涨超6%,最高触及10333元/吨,创2023年1月以来新高而外盘菜籽明显走弱,其中ICE油菜籽11月合约重挫4.5%,因中国反倾销措施导致出口预期恶化。
从成本端来看,反倾销导致加拿大菜籽进口成本骤增75.8%,菜籽进口成本上升直接推高菜油生产成本,叠加菜粕涨价带动压榨利润修复,油厂挺价意愿增强。供应端来看,四季度菜籽到港量出现断崖式下跌概率增加,远月原料短缺预期强烈。我国90%的菜籽依赖加拿大进口,政策落地后进口商洗船(取消订单)风险上升,压榨原料短缺将传导至菜粕供应。同时当前正值水产养殖旺季,菜粕刚性需求增加,短期与供应收缩形成共振,需求强势现实与供应收窄的预期驱动价格难下行。
盘面走势展望来看,菜系期货短期受事件驱动强势运行,但需警惕库存压力和替代品竞争带来的回调风险。投资者可关注远月合约多头机会,同时跟踪中加贸易谈判及新季加拿大菜籽产量调整。
中长期来看,初步裁定落地促进中国积极寻求替代进口来源。但需要关注的是,中国自2018年以来积极探索从澳大利亚、俄罗斯、阿联酋以及中亚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口油菜籽及相关产品。不过,目前澳菜籽虽理论上可作为替代,但实际进口量尚未明显增加。而且,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产量有限,且运输周期长,短期难以弥补缺口。菜粕来看,印度、阿联酋等国的非转基因菜粕可部分替代,但品质和供应稳定性不及加拿大。菜油来看,俄罗斯已成为主要替代来源,但总量仍偏低。对于国内产业来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在南方地区扩大冬油菜种植,多数地区也积极实行油菜籽种植扶持政策 。通过推广高含油种子等方式,提高国产油菜籽的产量,以此降低对进口油菜籽的依赖度,增强国内油菜籽供应的自主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