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首都安曼西北40多公里处有一片肥沃的土地。作为约旦河谷的一部分,这里农作物丰富,是约旦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然而近年来雨季缩短、热浪加剧,给这里的农民生产带来不少压力。
约旦河谷位于海平面以下200多米,以前这里夏天炎热、冬天温暖多雨(雨季从11月底持续到次年4月),适合很多果蔬生长,被称为约旦的“菜篮子”。
拉法特·奥拜迪是这里的蔬菜种植大户,家里有一个农场。8月初的一天,太阳晒得大地发烫,奥拜迪正坐在自家屋前的大树下纳凉,门前大片的蔬菜地处于休整状态,搭建的大棚只剩下铁架,塑料膜已经揭去。
他告诉记者,虽然以前夏天的约旦河谷也很热,但是现在能明显感受到气温升高,天气预报下周的温度可能达到50摄氏度,“这是以前没有的”。夏天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蔬菜,比如秋葵等,三分之二的地盖上塑料薄膜休整,等到冬天再种上黄瓜、西红柿等作物。
奥拜迪说,冬天的气温也升高了,种植的时间只能往后推,必须等到气温合适的时候才能播种。
记者在前往奥拜迪家途中遇见阿卜杜拉·易卜拉欣,他正开着他的犁地车往家走。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54岁的他依然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种树的场景。
“一棵小树苗种下去,稍微浇浇水就很容易成活。现在不同了,相同的树苗种下去,需要更多的呵护。冬天没有足够的雨水,夏天从水库供应的水也不足。”
易卜拉欣说,旱季的农田主要靠大坝雨季拦蓄的水灌溉,但去年雨量很少,导致蓄水不足。按照政府的计划,现在大坝每周放两次水,这些水只够浇灌四分之一的土地。
另一位农民纳瓦什·亚兹津多年来一直在约旦河谷务农,由于持续的热浪和降雨减少等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他的灌溉土地面积减少了一半。
“这导致许多农民负债累累。”亚兹津告诉记者,“化肥和劳动力等投入成本飙升,而农作物价格却在下跌。种植变得困难,许多人被迫放弃务农,前往城市。”
据约旦气象部门负责人拉伊德·拉菲德介绍,约旦的气候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他说,过去10年,约旦热浪的数量、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仅在2020年,约旦就记录了5次热浪,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约旦环境联盟主席奥马尔·绍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规律的雨季和更加频繁的热浪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由于高温,小麦、柑橘和蔬菜等作物的产量正在下降,曾经可供数月放牧的牧场现在只能提供几周的饲料。
他说,这些气候变化造成的压力迫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加深了国家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约旦河谷农业局局长亚辛·阿德万说,为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部门正在对农民实施技术指导,比如采用滴灌技术、引进抗旱作物、优化灌溉时间以减少蒸发等。
然而绍尚表示,虽然滴灌和抗旱作物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但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际气候资金,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将仍然有限,这将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他呼吁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开展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