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祁连山区的牧民便会赶着牛羊群下山,前往温暖的农区借牧。这背后,藏着一本当地农牧民让农田“冬闲”变“冬忙”的生态账和经济账。

  张掖市民乐县田野,羊群穿梭在茂密的玉米秸秆地里啃食,让秋收过后归于寂静的田野变得格外热闹。

  这几天,民乐县开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尚开林一刻也没闲着。秋收刚过,他就与肃南县马蹄乡大都麻村的牧民李鹏签下了一份租地协议——以每亩75元的价格,将合作社270亩制种玉米秸秆地租给对方冬季放牧。

  “很多人以为就是收点租金,其实这里的门道深着呢。”据尚开林介绍,土地租金是第一笔收入。更重要的是,羊群啃食秸秆,直接省去了人工清理或机械粉碎秸秆的成本。

  此外,在借牧的5个月里,羊群在田地里的踩踏替代了部分浅耕作业,还能为来年春播节省一笔机械费用。

  尚开林俯身捏起一撮因羊群活动而变得松软、混着黑色粪粒的泥土说道:“羊群在田间和临时羊舍里排出的粪便,能让土地更肥沃、更疏松,我们还能节省不少购买肥料的费用。”

  放牧季,羊群活动对地力的提升,意味着未来几年持续的增产潜力,这是任何化肥都无法比拟的长期投资。

  临近傍晚,放牧归来的李鹏走来,亲切地和尚开林打起了招呼。他告诉记者,冬季在山上放牧,饲草短缺,还得买饲料补充,一只羊光饲料成本就得上百元。现在租用玉米地,这里气温高、饲草充足,租金也实惠。

  这几年,肃南县马蹄乡小寺村牧民孙德荣都会选择下山借牧。“羊吃玉米秸秆上膘情况好,尤其是怀孕母羊,产羔后奶水充足,羊羔成活率比山上高很多。”今年他早早就谈好了在甘州区党寨镇一片200亩大小的制种玉米秸秆地。

  对于今年的收益,他充满期待:“我有100多只怀孕母羊近期就要产羔,预计一只月余的羊羔能卖到近700元。”

  这种农牧双赢的良好模式,如今在张掖市各县区开花结果。这不仅让山上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也让农田的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