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全株玉米青贮的最佳季节。静宁县各有关乡镇抢抓农时,有条不紊推进玉米收割和青贮工作。

  在灵芝乡杨渠村玉米收割现场,大型收割机与大型装载车并肩作战联合作业,一排排玉米被快速收割、粉碎,装入卡车车厢,运往犇牧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肉牛越冬“口粮”。

  合作社闫建龙对记者说:“我们合作社牛存栏量286头,后续还会引进平凉红牛。玉米饲料稳定供应,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牛吃了还长得快、肉质好,我专门承包了320亩玉米作为饲草。今年的玉米品质很好,现在正是青贮玉米的时期,预计今年储存500多吨玉米饲料。”

  青贮玉米具有“周期短、成熟快、种植密、产量高”的优点,作为饲草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耐储存,是牲畜优质饲料。它不仅解决了肉牛等牲畜的饲料供给问题,还为种植户节省了收获、脱粒、晾晒等农机作业成本,既减轻了秋收劳作的负担,还实现了农业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杜绝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静宁县灵芝乡党委副书记张建雄说:“近年来,我乡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集中+散户’两种模式并行,至目前,建成张堡、车李、长塬等百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小区11处,集中养殖牛1501头,分散养殖2230户9358头,出栏量1955 头。同时,秉持‘种养循环、融合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养殖大户流转闲置土地,带动全乡种植饲草玉米4.8万亩,形成集种植、收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饲草产业体系,为牛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饲草保障。”

  近年来,静宁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以养促种、以种促养,大力发展粮饲兼用玉米种植,积极推广玉米高产高效绿色种植、全株青贮等新技术,不仅为全县肉牛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草,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地力提升、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种养“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