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一列满载100标箱家用电器、五金工具、纺织服装、日用百货等商品的浙江中欧班列(义乌-中亚五国)从浙江义乌铁路口岸货场发车,驶往中亚五国。

  自2013年4月23日,首趟装载74个集装箱的班列从义乌启程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以来,浙江中欧班列经过不断发展,如今基本建成了义乌直达欧亚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被人形象地称为“钢铁驼队”。

  “相比于海运和空运,铁路运输时间比海运短,运输成本比空运低,物流时间相对比较稳定。”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叶秋然说,“像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这些处在亚欧大陆腹地,海运没那么方便,我们的客户都愿意通过铁路把货运往各个国家。”

  今年前7月,义乌通过中欧班列对俄罗斯进出口总值达14.4亿元,同比增长160.9%,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前往上合组织的义新欧班列总量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数据显示,前7月,义乌通过中欧班列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货值达5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这背后折射出我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互补优势与巨大潜力,也表明班列的独有优势日益受到物流市场关注。

  与此同时,班列承载的商品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出口班列的商品种类从最初的小商品,扩展到现在的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建材等高附加值、新兴产业产品;而进口班列的货物也极大丰富,俄罗斯的板材,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电解铜、铜锭、铝锭等金属产品,哈萨克斯坦的大麦、小麦和麦麸颗粒等大宗产品是回程的主要货物,对保障我国粮食、能源资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以来,杭州海关积极落实海关总署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在推动班列发展方面持续发力,除持续用好陆路启运港退税、铁路快速通关模式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外,还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东风推动“铁路通关跨部门信息化互联互通”场景落地,持续提升班列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优化通关便利水平,进一步发挥班列这一“钢铁驼队”在深化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