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全省持续高温少雨。当前正值农业用水高峰期,赣抚平原灌区牢固树立“保供水、稳生产、惠民生”目标,科学统筹、多级联动,全力筑牢灌区120万亩农田灌溉“水屏障”,保障灌区粮食安全。
水资源调度是抗旱保供水的关键环节,我省坚持科学研判与技术创新并重,构建高效调度网。实施“一渠一档”精细化管理,严格遵循“先灌高田后低田、先下游后上游、先远田后近田”调度原则,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田均衡受益。今年5月,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创新推行月度需水申报制度,结合水稻需水模型动态配水,西总干渠当月引水量同比大幅下降;7至8月,实施“白供夜蓄”错峰调度——日间通过天王渡节制闸保障下游四五六干渠“双抢”用水,夜间蓄水抬升水位供应上游一二三干渠,有效破解用水峰值矛盾。同时,配套运用无人机巡检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渠道运行状态,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供水方案,动态调整配水指标。
7月以来,赣抚平原灌区供水进入高峰期。面对供水水量和水质保障的双重压力,我省加强灌区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和渠道维养,进一步疏通灌溉水系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灌区高填方渠堤开展安全监测;完成灌区34座重点建筑物,238处分水涵闸等水利设施的隐患排查,为灌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保障。针对渠道水浮莲清理和涵管疏通的难题,建立了渠道清杂清障常态化工作机制,设置15个渠道水面垃圾集中打捞点,全力保障灌区维养工作有序推进。此外,还开展了节水技术培训推广,通过现场示范、发放技术手册等形式,切实提升农户科学用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