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凌云县的山乡田野间,玉米托起饱满的果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谱写出一曲丰收的赞歌。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掰苞谷、晒玉米的忙碌身影。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映照着金灿灿的玉米,共同绘就出一幅“颗粒归仓、岁稔年丰”的乡村振兴画卷。
咔嚓一声,在安水村陇稳屯的玉米地里,村民罗宗皇握住粗壮的玉米棒轻轻一掰,饱满的果穗便落入身后的背篼。这位与玉米打交道近40年的老农动作娴熟,阳光映照着他额角的汗珠,却掩不住眼中的喜悦。
“今年用的都是镇农业站推荐的良种,下种、施肥全都按技术员指导的来。你看这苞谷,粒粒饱满!”罗宗皇掂了掂沉甸甸的背篼,语气里充满欣慰。目前,他家已收获90袋玉米,“够用来酿酒、喂猪,粮仓满了,心也就稳了。”
驻村工作队也来到地里,一边帮忙收玉米,一边和群众聊着收成。“群众忙秋收,我们搭把手是应该的。”第一书记农绍文擦去汗水说道,“看到地里的玉米变成家里的粮食,比什么都让人高兴。”
走进陇归屯劳成业的家中,五开间的木瓦房沉淀着岁月的温度。最引人注目的是房梁下悬挂的玉米棒,密密匝匝如蜂巢一般。阳光穿过窗棂洒落,为它们镀上琥珀似的光泽。门廊砖缝间、阳台空地上,金黄的玉米随处可见,将农家小院装点得熠熠生辉。
“以前总担心收成不够吃,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技术员经常下来指导,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劳成业一边翻晒玉米一边说。如今,屋檐下挂的玉米不仅够吃,还能卖钱补贴家用。金灿灿的玉米,不仅点缀了农家院落,更成为山乡百姓幸福生活的温暖注脚。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凌云县始终将农业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全力保障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资供应,持续强化政策支持、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我们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通过‘种子到收成’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确保每一个环节精准高效。今年全县粮食产量有望实现新突破,这背后是干群同心、科技赋能和政策保障的共同结果。我们将继续夯实生产基础,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惠及更多群众!”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官明俊说。
“凌云县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确保每个环节精准施策。今年全县粮食产量有望新突破,这离不开干群同心、科技助力和政策保障。我们将继续夯实生产基础,让‘种粮于地、藏粮于技’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官明俊介绍说。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全县已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2.85万亩,产粮8250吨。
在凌云的青山绿水之间,这一季金色的丰收,不仅是劳动的回报,更是山乡变迁的生动见证——当科技扎根泥土,当政策温暖民心,丰收的喜悦必将年年延续,既装满千家万户的粮仓,更载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愈加坚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