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在天津举行。期货日报记者昨日获悉,在其发布的《破解匮乏困局:亚洲与中东地区的食物与水资源创新实践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作为中国特色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保险+期货”凭借在农业风险管理领域的积极作用,成为示范性案例被推介。
2021年,嘉吉公司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捐赠100万美元共同发起了“松原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项目”,通过“保险+期货”的创新型风险管理方式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当地农户构建了风险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作为一项具有可复制性和市场导向性的创新实践,该项目成功入选白皮书,为全球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经验与解决方案。
“保险+期货” 赋能玉米生产
嘉吉中国区总裁管慧丽告诉记者,携手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政府,嘉吉希望通过项目提高农业生产力与农民收入,提升粮食系统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推动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主任柯世明(Simon Clements)今年3月14日在该项目总结会上表示,该项目作为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的首个发展类项目,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和推进“保险+期货”试点,为农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风险应对工具,助力他们提高生产力、切实保障生计。
三年间,“保险+期货”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累计超150万元的赔付收入。调查显示,该项目保险下的农户户均赔付额达物化成本保险的5.5倍,完全成本保险的3.9倍,有效破解了传统农业保险保障不足的难题。2024年,保险面积达到13347亩,玉米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项目赔付总额达到103.63万元,平均每户理赔额3714元。
水肥一体化是通过滴灌农作物根部,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一项灌溉技术。应用该技术后,当地农户2023年增产10.8%,2024年增产7.96%,节水率最高达到30.7%,肥料用量减少20%以上。这一成果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资金,更重要的是一种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松原市扶余市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刘杭村王文福说。
“该项目在过去三年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和‘保险+期货’模式创新,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及农户收入保障。”管慧丽总结说。
为全球提供可借鉴的
中国特色期货业务模式
事实上,“保险+期货”金融综合支农模式创设于2015年,是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发挥期货功能化解中小涉农主体价格风险的创新金融服务探索。
十年来,“保险+期货”在保障农民收入、转变农业风险管理方式、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得到广泛认可。
据记者了解,“保险+期货”支农模式近年来累计为20余个农产品提供超过2000亿元的风险保障,惠及农户700多万户次,融合订单农业、银行信贷、期货交割等功能的“保险+期货+”创新探索,正不断拓展期货服务的长度和深度。
2024年12月,“保险+期货”业务领域首份行业规范性文件落地。由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规则(试行)》,引导推动“保险+期货”模式进入规范化、常态化运行新阶段,更好地助力构建金融支农综合体系。
十年的发展和沉淀,“保险+期货”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不仅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而且正获得越来越多境外市场的关注,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特色期货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