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青冈县玉米“延”向中高端,用于可乐的糖浆、3D打印耗材的原料……加工企业累计投资60多亿元。

  “可乐甜爽的口感从哪来?果葡糖浆,它是碳酸饮料中重要的甜味来源。这就是果葡糖浆的生产线。”穿梭在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车间的银色管道间,办公室主任孙喜亮介绍。

  果葡糖浆的原材料,正是黑土地里长出来的玉米。一年多前,龙凤玉米公司开始建设60万吨淀粉糖项目,主要包括果葡糖浆、麦芽糊精、麦芽糖浆等3条生产线。“项目已完成部分投资,生产线投入运行。”孙喜亮说。

  在黑龙江青冈县,玉米既是食物,也是重要工业原料。京粮龙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示大厅里,由玉米加工而来的可降解环保袋、餐具、3D打印耗材等陈列整齐。“每一粒玉米经过‘一泡二磨三分离’,深加工充分利用其中的价值。”公司董事长崇明胜介绍,玉米加工过程中产出淀粉、蛋白粉、玉米外皮、胚芽等产物,通过分级提纯实现“全粒利用”。

  说起玉米精深加工的前景,崇明胜信心满满:“就拿L乳酸来说,这是玉米淀粉发酵后的产物,用来生产医用材料,比如医用缝合线、骨钉,不用拆,直接在体内就吸收了。”一吨玉米经过深加工,可生产0.5吨L乳酸,附加值提高3至5倍。

  深加工有力提升产业含金量。去年,青冈县玉米全链条产值达106亿元。县工业信息科技局局长姜国伟介绍,当地玉米关联配套重点企业有15户,累计投资60多亿元,先后开工建设淀粉、葡萄糖酸钠、L乳酸等30多个系列产业项目,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延伸。

  “从国际经验看,粮食主产区向产业高地演进是一个普遍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说,当前,国内主产区粮食精深加工科技装备水平还不高,企业存在同质化现象,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形成。促进粮食安全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必须突破初级产品供给定位,实现价值重构。

  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粮油主产区农产品加工布局,鼓励各地立足优势,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精深加工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针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薄弱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去年起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等5个粮食调出量大的主产省份,开展了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试点,并将逐步扩大实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