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580多万亩夏玉米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这一时期不但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更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对玉米生长和后期产量形成至关重要,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抢抓农时,指导农民做好田间管理,为秋粮丰产丰收赢得主动。

  上午,在广平县刘董村的玉米田里,满载药液的无人机在绿油油的玉米田间穿梭,均匀地喷洒着药肥,一次喷药就可以完成病虫害防治、追肥、灭菌等管理。

  【同期】广平县刘董村村民 郑瑞新:今天农业专家来到田间地头,观看我的玉米,建议使用“一喷多效”(防治),对玉米进行管控,我也按照专家的技术去用药(肥),增加我的产量。

  广平县今年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这段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极易诱发病虫害发生。广平县农技部门通过微信矩阵、田间课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宣传,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做好科学管理。同时组织飞防服务队80架植保无人机,在全县7镇169个村开展防治。

  【同期】 广平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 郭锦昌:第一 个是穗虫,包括劳式粘虫,棉零虫,病害包括南方锈病,褐斑病等,在防治上采取“一喷多效”的办法,就是说防病治虫增产(同时喷施),在用药上要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三样配合进行防治。

  据了解,今年我市从夏玉米播种开始,通过综合技术的叠加,实现了管理的环环相扣,再加上7月份以来我市降雨较多、土壤墒情适宜,目前全市580多万亩夏玉米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且长势良好、生育进程早于常年。

  特别是在肥乡区、永年区、广平县和磁县等重点县实施了玉米单产提升项目,选用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推广玉米宽窄行种植、导航播种、滴灌水肥一体化、高精度播种机等先进技术,示范田长势整齐均匀一致,密度显著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永年区种粮大户王亚飞的1500多亩玉米列入了今年全市玉米单产提升项目,每亩的密度增加了上千棵,同时适时适量的浇水追肥,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往年,诸多的增产因素让王亚飞对秋粮丰收信心大增。

  【同期】永年区种粮大户 王亚飞:现在是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最好的时机,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我们采用了无人机飞防,省时省力也省钱。根据以往我的经验,(这个时候)飞防用药之后,玉米产量能增加10%左右,亩产量预计今年能达到800-900公斤。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抽雄吐丝期是夏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当前是玉米需水需肥的高峰期,也是玉米螟、棉铃虫、锈病等病虫害的高发期。全市农业部门提早制定重大病虫应急预案,完善病虫害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协调应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实现控害增产与减药增效的统一,并发挥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骨干作用、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做到应防尽防、应治尽治。同时,指导农民加强玉米水肥管理,保障灌浆增加千粒重,进一步夺取秋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