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8月25日消息:截至2025年8月22日当周,印度食用油市场互有涨跌。

  上周五,印度进口的24度精炼棕榈油报价为每吨127,000卢比,比一周前上涨2,500卢比或2.01%;毛豆油在孟买港的报价为120,600卢比,上涨200卢比或0.17%;进口毛棕榈油在坎德拉港的报价为116,600卢比,下跌200卢比或0.17%。

  印度国产花生油报价为每吨134,000卢比,比一周前下跌1,000卢比或0.74%;油菜籽价格为每吨157,500卢比,下跌4,500卢比或2.78%;葵花籽油价格135,000卢比,上涨3,000卢比或2.27%。

  从相关市场走势看,截至8月22日当周,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11月棕榈油期货收报每吨4,531令吉,比一周前上涨0.44%;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12月豆油期货收报55.32美分/磅,上涨3.93%;大连商品交易所的1月豆油期货报8,458元/吨,下跌0.89%;1月棕榈油期货报9,592元/吨,上涨1.40%。

  印度寻求多元化进口:从南美进口棕榈油,五年来首次从阿联酋进口菜籽油

  印度正在寻求食用油进口多元化,从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采购低价棕榈油。哥伦比亚与危地马拉作为全球第四和第六大棕榈油生产国,以往主要出口欧美市场,但因库存积压首次以大幅折扣向印度报价。南美棕榈油到岸价较东南亚产品低10美元/吨,尽管运输时间长达45天,其显著价格优势仍促使印度买家选择南美货源。这些9月装船的货物将于10月抵达坎德拉港。此外,由于印度本地菜籽油价格升至三年半高位,印度8月份还进口了阿联酋菜籽油,这也是五年来首次。目前印度10月到港的毛棕榈油CIF报价为1165美元/吨,葵花籽油为1230-1240美元/吨。

  季风降雨同比提高4%

  截至8月25日,季风降雨量比历史均值高出4%。截至7月11日,夏季油籽总种植面积为1372.7万公顷,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398.2万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到329.9万公顷(去年280.4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降至990.3万公顷(去年1077.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为928.3万公顷(去年为952.2万公顷)。

  背景数据

  印度炼油协会(SEA)8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印度植物油进口呈现显著结构性调整。棕榈油进口量环比下降10.5%至85.57万吨,主要因部分合同取消;而豆油进口则同比飙升36.9%至49.23万吨,创三年新高。这一变化主要源于豆油价格竞争力增强及延迟货物到港,同时豆油相对油菜籽的价差优势进一步推动进口增长。相比之下,葵花籽油进口环比下降7.5%至20万吨。

  整体来看,7月印度食用油进口总量达154.8万吨,环比增长1.1%,为去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但同比仍下降16%,主要受棕榈油进口拖累。

  印度政府自2025年5月31日起将毛棕榈油与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差从8.25%大幅上调至19.25%,直接导致精炼棕榈油进口量断崖式下跌——从6月的16.3万吨骤降至7月的仅5000吨。与此同时,毛棕榈油进口量也从93.7万吨降至85.1万吨。SEA指出,这一政策有效刺激了国内精炼产业,降低了对进口精炼油的依赖。不过随着节庆季临近,印度棕榈油需求有望回升,8月进口量或环比增长。

  2024/25年度前9个月(2023年11月至2025年7月),印度食用油进口总量同比下降9%至1075.6万吨,其中棕榈油进口锐减25%至514万吨,而豆油进口则同比大增56%至352万吨,葵花籽油下降26%至209万吨。库存方面,8月初印度食用油总库存回升至171.6万吨(港口库存94.5万吨+流通库存77.1万吨),虽连续两月增长,但仍较去年同期290.2万吨处于低位。当前库存结构中,毛棕榈油占比最大(40万吨),其次是毛豆油和毛葵花籽油(各25万吨)。

  印度是世界头号食用油进口国,每月需要约210万吨食用油,每年约2550万至2600万吨,进口食用油相当于国内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二十年前只有三分之一,因为国内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周一印度卢比汇率为87.58卢比兑1美元,一周前为87.34。

  注:1美元兑换87.58卢比